神經外膜縫合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jīng wài mó féng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epineural suture

3 註解

4 適應

1.8~12小時以內的周圍神經切割傷,污染較輕,清創後估計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者,可行神經外膜縫合術或束膜縫合術。

2.陳舊性完全或部分周圍神經斷裂傷,切除損傷部分和神經瘤後,神經缺損<2.0cm;或當肢體處於中立位或稍屈曲關節(<20°)和斷端遊離後,兩斷端即可無張力對合者,適合行外膜縫合或束膜縫合術。

3.周圍神經損傷或病變切除後,神經缺損>2.0cm;或當肢體處於中立位或稍屈曲關節和斷端遊離後,兩斷端仍不能對合者,適合行束間神經移植術。

5 術前準備

1.同周圍神經探查術的準備。

2.手術設計擬行束間神經移植術者,術前準備供區的皮膚。可以用作移植的皮神經腓腸神經(可供移植長度爲25~40cm)、橈神經淺支(可供20~25cm)、上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可供20~28cm)。隱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後側皮神經肋間神經等。其中最常用的移植神經腓腸神經,因其易於顯露,分支少,切取後遺留的麻木區小,而且不在持重區,其次爲橈淺神經

6 麻醉

周圍神經顯微縫合術的特點是手術持續時間長,手術區域多,除損傷神經須手術顯露,有時還須另作切口,切取移植神經。因此,不但要對神經損傷的肢體進行麻醉,還得對供區進行麻醉。由於手術時間長,一般多選用連續麻醉

7 手術步驟

1.顯露及遊離 在空氣止血帶充氣後,按周圍神經顯露途徑,顯露損傷神經。一般從兩端的正常組織開始,沿神經幹逐漸向斷端分離,直至兩斷端完全遊離。神經斷端遊離的長度,以兩端神經能對合爲宜。

⑴切除神經瘤,直到斷面神經束凸出

2.切除神經瘤 在6×手術顯微鏡下,牽引神經瘤,用銳利刀片在接近正常神經處切除神經瘤(如爲新鮮斷裂傷,則切除斷端的挫傷部分),直到斷面密佈乳頭狀突起[圖1⑴]。神經損傷部分及瘢痕組織必須徹底切除,以免妨礙神經再生,斷端內有無瘢痕的鑑別方法如下:

⑴手指輕捫神經斷端內有無硬結,如有硬結,可能仍有瘢痕組織殘留。

⑵用20×~25×手術顯微鏡觀察斷端。正常神經束斷面呈淡黃色,稍自束膜突出,束膜境界清晰,束間組織疏鬆。

3.切除神經斷端周圍的瘢痕組織,使縫合後的神經位於血運良好的組織牀內。

4.止血 放鬆空氣止血帶,徹底止血。對神經斷端出血,先用鹽水棉球壓迫止血,如仍止血,可在手術顯微鏡下用9-0線結紮,或用雙極電凝器止血

⑵根據營養血管,對合斷端神經

5.對合神經束 試將兩斷端對合,如無回縮,說明兩斷端可在無張力下對合。在手術顯微鏡觀察下,先將兩斷端的營養血管及系膜旁膜對合[圖1⑵]。再根據斷面上神經束的大小及位置,逐一對合。

⑶只縫合外膜
圖1 神經外膜縫合術

6.外膜縫合 在兩斷端對應的0°及180°兩處,用7-0~9-0無損傷針線縫合外膜各1針,打結後留作牽引。然後同小血管端端縫合術一樣,在兩定點線之間,作間斷等距縫合。前側外膜縫合完成後,將神經斷端翻轉180°,用相同的方法縫合後側外膜[圖1⑶]。縫合必須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打結的鬆緊度以兩斷端神經束剛剛對合爲度,過緊可引起神經束捲曲。縫合過程中,如有神經束外露,可用鑷子輕輕推入,繼續對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