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瘡·肝經鬱熱證

中醫證名 蛇串瘡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chuàn chuāng ·gān jīng yù rè zhèng

2 英文參考

snake-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liver channe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蛇串瘡·肝經鬱熱證(snake-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經鬱熱,以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乾煩躁易怒,大便幹或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爲常見症的蛇串瘡證候[1]

4 症狀

蛇串瘡·肝經鬱熱證患者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乾煩躁易怒,大便幹或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

5 辨證分析

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外炎肌膚,故皮損鮮紅,皰壁緊張;氣滯溼熱鬱阻,則灼熱刺痛肝爲剛髒肝經鬱熱,肝膽火盛則煩躁易怒;口苦咽乾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均爲熱盛之象。

7 方藥治療

蛇串瘡·肝經鬱熱證可用龍膽瀉肝湯紫草板藍根等治療。若發於面部,加菊花以乎肝解毒,引藥上行;大便乾結者,加生大黃以通腑瀉下;疼痛劇烈者,加川楝於、延胡索疏肝理氣止痛。

8 關於蛇串瘡

蛇串瘡(snake-like sores;herpes zoster[2])爲病證名[3][4]。見《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又名蛇丹[4]纏腰火丹火帶瘡[5]蛇纏虎帶[5]纏腰龍[5]蜘蛛瘡。是指以集簇性水皰沿身體單側,斷續排列成帶,宛如蛇形,四畔焮紅,伴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5]。因皮損狀如蛇行,故名蛇串瘡;因每多纏腰而發,故又稱纏腰火丹。爲急性皰疹性皮膚病[5]。系由溼熱火毒,蘊蓄經絡而發[6]。以成簇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帶狀分佈,伴刺痛爲臨牀特徵。多見於成年人,好發於春秋季節。

清·《外科大成·纏腰火丹》稱此症“俗名蛇串瘡,初生於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皰,痛如火燎。”

蛇串瘡相當於西醫的帶狀皰疹[6]

詳見蛇串瘡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0.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