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癰·溼熱火毒證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臍癰 瘡瘍 中醫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í yōng ·shī rè huǒ dú zhèng

2 英文參考

umbilic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and fire- tox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Carbuncle of umbilic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umbilical carb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定義

臍癰·溼熱火毒證(umbilic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and fire- toxin)是指溼熱火毒,以臍部紅腫高突,灼熱疼痛,全身惡寒發熱納呆口苦舌苔薄黃,脈滑數爲常見症的臍癰證候[1]

4 關於臍癰

臍癰(umbilical abscess)爲病名[2]。見《瘡瘍經驗全書》卷三。又名臍癰毒[2]。是指生於臍部的癰[2]。由心脾溼熱火毒流入小腸經,或臍部搔抓染毒而成[2]臍癰爲急性化膿性疾病,多見於初生嬰兒。其特點是初起臍部微腫,漸大如瓜,膿稠無臭則易愈,膿水臭穢則成漏。

詳見臍癰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