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毒
毒理学名词染毒(exposure)又称接触、暴露,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经口、皮肤或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或接触)生物体的过程。
-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大剂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也有从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观察获得资料。急性毒性分类。主要根据动物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进行分级。
-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是指实验动物在其正常生命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连续或反复给实验动物染毒化学物质所致的中毒效应。慢性毒性指长期接触毒物或染毒对机体所致功能或结构形态的损害。常涉及毒作用剂量,作用性质、靶器官、病损程度(可逆性或不逆性性病变)及无害作用剂量等。
-
致死剂量(浓度)
致死剂量(浓度)(lethaldose(concentration),LD(LC))是指在特定染毒条件下,化学物质导致一定百分率生物体死亡的剂量(浓度)。
-
LD
LD是致死剂量(lethaldose)的缩写,指在特定染毒条件下,化学物质导致一定百分率生物体死亡的剂量。
-
物质蓄积
物质蓄积是指给实验动物反复染毒或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由于吸收速度超过消除速度导致的该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多。
-
LC
致死浓度·LC:LC是致死浓度(lethalconcentration)的缩写,指在特定染毒条件下,化学物质导致一定百分率生物体死亡的浓度。慢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
-
脐痈·湿热火毒证
定义:脐痈·湿热火毒证(umbilicalabsces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andfire-toxin)是指湿热火毒,以脐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全身恶寒发热,纳呆口苦,舌苔薄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脐痈证候。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其特点是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脓稠无臭则易愈,脓水臭秽则成漏。
-
脐痈·脾气虚证
定义:脐痈·脾气虚证(umbilicalabscesswithspleen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气虚弱,以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或排出尿液,或脐部胬肉外翻,久不收敛,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呆,便溏,舌苔薄,脉濡为常见症的脐痈证候。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脐痈毒。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
-
外疝
外疝为病名。指梅毒发于腹股沟。《外科正宗》卷二:“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由不洁交媾,染毒所致。初起如杏核,逐渐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治宜清血解毒。内服杨梅一剂散或土茯苓合剂。外用鹅黄散。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
-
青蛇头
青蛇头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多发于手、足指、趾部,因邪毒留结或因外伤染毒所致。证见:患趾部红肿剧痛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治宜清热解毒之剂,用白芷散、黄连解毒汤加减内服,外敷蜈蚣散。或参痈、疽相关条。
-
横痃
概述:横痃:1.经外奇穴名;出《腧穴学概论》。位于臀部,大转子至尾骨尖连线中点外侧一横指处。主治梅毒、横痃、一切痔疾。一般直刺0.5~见《外科正宗》卷三。该病由不洁交媾,染毒所致。症见初起肿物如杏核,逐渐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如疮口破溃,则难以收敛。古人并将其分为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治疗见杨梅疮条。
-
地榆油
处方:生地榆粉40克大黄粉10克麻油50毫升制法:上药调成稀糊状。功能主治:收湿止痒,清热解毒。主草毒(接触草类植物,沾染毒邪所致的皮肤病),烫伤。肤色焮红,皮肤肿胀,水疱成片,糜烂渗水,灼痛瘙痒。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每日一至二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显性致死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是一种检测致突变性的试验方法。精子或卵子在发育过程中遭受有害因素作用时,可发生遗传物质的损伤,而使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死亡。因此,一般给雄性动物(多为小鼠)染毒后,与雌性动物进行交配,观察交配后受精卵细胞着床前的丢失,着床数减少或早期死亡,成为吸收胎的数量及窝量变小等。
-
蓄积毒性
蓄积毒性(accumulativetoxicity)是指给实验动物反复染毒或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吸收量大于排泄量,或毒性作用多次累加所致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损害。b)功能蓄积,即受试样品虽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速度较快,但其造成的损伤恢复慢,在前一次的损伤未恢复前又发生新的损伤,如此残留损伤的累积称为功能蓄积。
-
马咬成疮
马咬成疮为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处红肿疼痛,出血甚至染毒成脓。治宜先清洗创面,用益母草切细醋炒研细涂疮口。或马齿苋捣烂外敷并煎汤内服。
-
褥疮·气血两虚证
定义:褥疮·气血两虚证(bedsorewithqi-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伴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纳差食少等,舌质淡,舌苔少,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褥疮证候。又名印疮。中医认为褥疮是由久病气血亏损,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
-
褥疮·蕴毒腐溃证
定义:褥疮·蕴毒腐溃证(bedsorewithpatternofulcerationduetoamassedtoxin)是指蕴毒腐溃,以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形神萎靡,不思饮食,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褥疮证候。又名印疮。是指由于长期卧床,躯体重压引起的慢性溃疡。
-
褥疮·气滞血瘀证
定义:褥疮·气滞血瘀证(bedsore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或有破损,舌质暗,舌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褥疮证候。是指由于长期卧床,躯体重压引起的慢性溃疡。中医认为褥疮是由久病气血亏损,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
-
熛疽
熛疽病名。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亦名训疽。因外伤染毒所致。证治见瘭疽①条。
-
阴茧
概述:阴茧为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病因病机:因肝火湿热太甚下注,或新婚伤损,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成毒,或新婚损伤,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形如蚕茧,疼痛,或有发热。治疗:治宜清肝泻热解毒。方用逍遥散加减,或用甘草水薰洗。
-
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toxicity)是指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反复接触受试物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toxicity)是指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的生命周期)内,一般为30d~90d,连续或反复给实验动物染毒化学物质所致的中毒效应。
-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又称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有害效应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
NOAEL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又称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有害效应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
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
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LOAEL)又称可见最小有害作用水平、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剂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可观察到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有害效应的最低染毒剂量或浓度。
-
LOAEL
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LOAEL)又称可见最小有害作用水平、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剂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可观察到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有害效应的最低染毒剂量或浓度。
-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是指表示受试物的剂量与试验系统群体中出现某种毒作用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即生物体在特定的染毒或接触(毒物)条件下,剂量(接触量)与特定反应的发生率或其程度之间呈某种相关关系。剂量是指外剂量或内剂量,反应是指可测得的(毒性)效应。
-
最大耐受量
①最大耐受量指毒理学实验中,实验药物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用mg/kg表示。是衡量药物毒性的指标之一。②最大耐受量指全组染毒或给药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常用LD表示。
-
可见最小有害作用水平
可见最小有害作用水平(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LOAEL)又称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可观察到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有害效应的最低染毒剂量或浓度。
-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又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有害效应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
吸入染毒
吸入染毒(inhalationexposure)是指经呼吸道吸入受试物的染毒方式。
-
染毒途径
染毒途径(exposureroute)是指将一定剂量化学物质给予实验动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