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疽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ǐ jū

2 概述

米疽爲病名[1]。發於腋下無頭疽[1]。《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又名腋疽疚疽[1]

3 病因病機

由肝脾二經氣血凝滯而成[1]

4 症狀

初起一核,漫腫堅硬,皮色如常[1]。不熱不疼,日久將潰始轉紅色,微熱疼痛[1]

5 治療

治宜疏肝養榮,清熱解毒

初宜內服柴胡清肝湯烏藥消之;體弱者宜香貝養榮湯;外用隔蒜灸烏龍膏敷貼;若膿成即切開引流,按潰瘍處治[1]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1.

治療米疽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