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

腫瘤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ài luò mó è xìng hēi sè sù liú

2 英文參考

malignant melanoma of choroid

3 疾病分類

腫瘤科,眼科

4 疾病概述

爲了評價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的臨牀價值,16例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中, 2例接受單次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14例採用分次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靶中心1~2個,準直器15~40 mm,參考劑量曲線70%~90%,單次治療DT 25 Gy/次和DT 35 Gy/次,分次治療總劑量DT 42~55 Gy/3~4次,共4~16 d.結果中位隨訪期66個月(3~100個月),16例患者全部生存。16例中,有13例隨診滿5年,其5年生存率爲100%。有7例患者療後4~15個月摘除眼球,其中擔心腫瘤未控中斷觀察2例,繼發性青光眼3例,角膜潰瘍2例。全組有1例發現遠處轉移。可見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是安全有效的,適用於腫瘤位於後極(或位於赤道後1/2)、最大徑線<20 mm、厚度<15 mm的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是

5 疾病描述

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多見於50-60歲,常爲單側性。主要起源於葡萄膜組織內的色素細胞和痣細胞

6 症狀體徵

腫瘤位於黃斑區,於舉兵早期患者即可有視物變形視力減退,如位於眼底的周邊部則無自覺症狀。根據腫瘤生長情況,表現爲侷限性及瀰漫性兩種,前者居多。侷限性者表現爲凸向玻璃體腔的球形隆起物,周圍常有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瀰漫性者沿脈絡膜水平發展,呈普通性增後而隆起不明顯,易被漏診或誤診,並易發生眼外和全身性轉移,可轉移至鞏膜外、視神經、肝、肺、腎和腦等組織,預後甚差。可因滲出物、色素及腫瘤細胞阻塞房角,腫瘤壓迫渦狀靜脈、或腫瘤壞死所致的大出血等,引起繼發性青光眼。在腫瘤生長中,可因腫瘤高度壞死而引起言內炎或全眼球炎,此又被稱爲僞裝綜合徵

7 診斷檢查

早期診斷有時較困難,必須詳細追問病史、家族史,進行細緻的全身和眼部檢查。此外,還應行鞏膜透照、超聲波、FFA、CT及MRI等檢查,以期作出診斷。

8 治療方案

小的腫瘤可隨訪觀察或作局部切除、激光光凝和放療。眼球摘除術仍是主要的治療選擇,適應腫瘤繼續發展、後極部的腫瘤累及視神經腫瘤較大可致失明,或繼發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

9 相關出處

眼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