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灌注吸引術

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穿刺灌注吸引療法 手術 骨科手術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ān guān jíe guàn zhù xī yǐn shù

2 英文參考

intubation and irrigation of hip joint

4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穿刺灌注吸引療法

5 ICD編碼

81.9102

6 概述

髖關節灌注吸引術用於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髖關節化膿性感染灌注吸引治療,其穿刺部可在前側、外側或後側,由於病人臥牀爲仰臥,故選擇前側穿刺插管吸引。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1.3.2.2-1,3.11.3.2.2-2)。

7 適應

髖關節灌注吸引術適用於髖關節早期(漿液滲出期)化膿性關節感染,一般應在感染後1周之內。

8 手術步驟

前側穿刺:在腹股溝韌帶的中點下、外側各2.5cm處,垂直刺入即可進入髖關節腔、穿刺時應以一手示指觸知股動脈搏動,其外側爲股神經,在神經外側穿刺,針進入後稍向內下斜,出膿後,插入帶側孔的硅膠管,插入至頭內下關節囊中,再於上述穿刺點外側2cm,垂直稍向內穿刺,抽出膿液後,插入硅膠管稍向外斜進入股骨頭外側關節囊中,視管通暢情況確定灌洗滴入管和引流出管。縫線固定引流管(圖3.11.3.2.2-3)。

如前側穿刺引流不通暢,可選用外側和後側穿刺術。①髖關節外側穿刺方法:自股骨大粗隆的前下方,與大腿皮面呈45°刺入皮膚後,沿股骨頸方向進入5~10cm即達關節腔。②髖關節後側穿刺方法:病人側臥或俯臥,自大粗隆中心與髂後下棘聯線的中、外1/3交界處,垂直刺入即達髖關節。

9 術後處理

1.患肢以石膏託固定。

2.灌注吸引  進管連接滴瓶,出管連接引流瓶。滴入藥品,用青黴素80萬U或卡那黴素0.5g或慶大黴黴素8萬U,溶於1000ml生理鹽水中滴注,24h持續滴入2000~3000ml,爲防止引流管堵塞,每3h可放快滴注速度,沖洗1次。灌洗時間待以下指標持續幾天後可拔管:①體溫降至正常;②關節局部炎症消退;③沖洗液逐漸變清亮;④沖洗液培養無細菌生長

3.全身應用抗生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