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細胞性顳動脈炎

神經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ù xì bāo xìng niè dòng mài yán

2 英文參考

temporal giant cell arteritis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顱外肉芽腫性動脈炎

5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6 疾病概述

鉅細胞動脈炎(GCA)又稱爲鉅細胞性顳動脈炎、顱動脈炎肉芽腫性動脈炎,是一類病因不明的系統性血管炎。病理改變爲節段性大血管內層彈性蛋白爲中心的壞死性全層動脈炎,主要侵犯從主動脈弓發出的大中動脈,引起以受累血管炎症、狹窄,相應器官供血不足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系統性疾病。其中顳動脈受累最爲常見,表現爲額部頭痛、間歇性下頜運動障礙失明。本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早期診治者預後較好。

細胞動脈炎中醫古籍中並無此病名,但可屬於“頭痛”、“脈痹”、“偏頭痛”等範疇,《素問·風論篇》有“腦風”、“首風”之名,在病因上歸屬爲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責之爲風熱阻滯脈絡或風寒外束,上擾清竅,頭頸受損,傷及血脈內傷責之肝失條達,肝腎陰虛肝陽偏亢,循經上擾清竅,消爍津血,血行障礙,氣滯血瘀,滯澀不通。治療上多以疏風溫經活血化瘀止痛爲主法。

7 疾病描述

鉅細胞性顳動脈炎又稱顱外肉芽腫性動脈炎(EGR),主要侵犯顳淺動脈和眼動脈。年發病率5.7-16.5/10萬,白人發病率是黑人的4倍。

8 症狀體徵

1、本病多發於50-75歲,女性患病女約爲男性的3倍。常有發熱、無力、厭食體重下降等前驅症狀。58%的患者合併風溼性肌痛,約25%患者以此爲首發症狀。常見一側或雙側顳部劇烈頭痛,早期或晚期出現,呈燒灼或錘擊樣,向頭頂或枕部放散,夜間、咀嚼可加。並側顳淺動脈變粗、迂曲、波動減弱或消失,沿動脈有觸痛性小硬結合約12%的患者出現動眼、外展神經麻痹複視,可突發一側或雙側視力障礙,逐漸加重或兩眼反覆交替發生,每次發作持續數分至數小時,反覆發作後視力喪失,爲眼動脈的後睫動脈分支受損導致缺血性視神經病。眼底可見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動脈變細、視網膜絮狀梗死竈、靜脈怒張和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2、頸動脈、頸內動脈近端分支、椎-基底動脈和顱外動脈受累,4%-20%的患者出現一側或雙側頸部血管雜音,患側上臂血壓低,面痛眩暈、TIA或腦卒中、舌雷諾現象等;累及周圍神經字樣血管出現單神經病和多發性神經病

9 疾病病因

病因部分不明,可能與遺傳(HLA-DR4、-B8者患病率高)或免疫異常(顳動脈免疫球蛋白沉積)有關。

10 病理生理

病理可見動脈各層均可受累,中層肌纖維變性壞死纖維增生,內彈力膜斷裂壞死,內膜增生變厚,官腔狹窄和血栓形成;個層常見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或嗜酸細胞侵潤,病變呈節段性分佈,病變程度不等。

11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中老年患者發熱持續2周以上,出現一側或雙側顳部疼痛、顳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沿顳動脈觸痛和視力障礙,兩壁血壓不對稱,DSA顯示顳動脈節段性狹窄或閉塞,血沉增快(>30mm/h),C反應蛋白(>6 g/ml)和鹼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可臨牀確診。如顳淺動脈活檢發現巨細胞可支持確診,但陰性結果不能排除本病。

鑑別診斷:顱內肉芽腫性動脈炎(IGA)病變累及顱內100-500μm直徑小動脈,如軟腦膜動脈,偶累及頸內動脈椎動脈分支。小腦半球、額葉和腦膜易受累。IGA急性起病,呈隱襲或波動病程,常見頭痛嘔吐、頸強、侷限性或瀰漫性腦損害,以及腦神經麻痹小腦功能障礙和脊髓損害等。血沉可增,CSF淋巴細胞或中粒細胞輕度增高,蛋白增高;CT可見多發性腦梗死,DSA和腦膜活檢有重要診斷價值。

12 治療方案

本病用皮質類固醇治療有效,可預防視力喪失,早期療效尤佳。潑尼松40-60mg/d口服,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通常需治療數年。病情進展時宜用甲基潑尼松龍1g/d靜脈滴注,連用3-5日。如潑尼松減量時病情復發,可增加劑量或加用環磷酰胺1-2mg/kg爲口服,6-12個月。治療期間檢測血陳對評價病情和療效有幫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