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 líng sǎn

2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金鈴散

2.1 處方

金鈴子1兩(取肉微炒),馬藺花(炒黃)半兩,茴香(炒黃)半兩,蒔蘿半兩。

2.2 製法

上爲細末。

2.3 功能主治

小兒陰核偏腫,疼痛往來。

2.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乳食前煎木瓜湯調下。

2.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3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惠眼觀證》:金鈴散

3.1 處方

青橘(去白)、蓬莪術(炮)、陳皮(去白)、茴香荊三棱甘草(炙)、川楝子(去皮核,用肉)各等分

3.2 製法

上爲末。

3.3 功能主治

下涎寬氣。主小兒驚疝及五般疝氣陰腫

3.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1小盞,煎至半盞,入鹽少許溫服

3.5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惠眼觀證》

4 《雞峯》卷二十:金鈴散

4.1 處方

金鈴40個,茴香、京三棱、荗、枳殼橘皮百部1分,木香半分。

4.2 製法

上爲細末。

4.3 功能主治

一切冷氣小腸元髒膀胱氣痛,脾元積冷;及婦人血制氣攻疰,心腹疼痛嘔逆脹滿,臍腹絞痛,煩悶喘急。

4.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炒姜鹽湯酒調下。亦可作丸。

4.5 摘錄

《雞峯》卷二十

5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金鈴散

5.1 處方

金鈴子(炮,去皮棱)1兩,蓬莪術(炮)1兩,茴香半兩,木香(炮)半兩,荊三棱(炮)半兩。

5.2 製法

上爲末。

5.3 功能主治

小兒心痛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用熱酒調下。

5.5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

6 醫鈔類編》卷十七

6.1 方名

金鈴散

6.2 組成

川楝(去核)、小茴(炒)、故紙、桂心1錢,木香5分(研)。

6.3 主治

產後寒氣客於子門小腹疼痛

6.4 用法用量

加姜煎,衝木香末服。

7 《得效》卷十二

7.1 方名

金鈴散

7.2 組成

金鈴子1兩(煨,去核),縮砂仁7錢半(去殼),蓽澄茄5錢,木香5錢。

7.3 主治

疝痛作痛時,先曲腰啼哭,眼中無淚,腳冷脣乾,額上多汗;或外腎釣上,陰囊偏大。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大者2錢,鹽湯或好酒。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 《直指》卷十八

8.1 方名

金鈴散

8.2 別名

川楝茴香散

8.3 組成

川楝子30個(湯浸,去薄皮,每個作6-7片),巴豆30粒(去皮膜,每粒作3段,夾炒,候巴豆色焦去巴)。

8.4 主治

膀胱小腸氣外腎腫痛。

8.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酒各半盞,連根蔥白2寸,煎取汁,食前調下。

8.6 製備方法

上以舶上茴香川楝子等秤,並木香1分,爲末。

8.7 附註

川楝茴香散(《普濟方》卷二四七)。

9 活幼心書》卷下

9.1 方名

金鈴散

9.2 組成

金鈴子肉6錢,三棱(炮,銼)2錢半,莪術醋炙,銼)2錢半,青皮(去白)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赤茯苓(去皮)半兩,茴香半兩,南木香2錢,甘草4錢(炙),檳榔3錢,枳殼(水浸潤,去殼,銼片,麥麩炒微黃)3錢,鉤藤(和鉤)3錢。

9.3 主治

疝氣腹痛,投諸藥後愈而復作者。小兒陰囊腫痛而引縮入腹,腰曲腹痛冷汗自出,名曰內吊

9.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仍用炒茴香煎無灰酒空心調服。不飲酒者,煎炒茴香湯調下。

9.5 製備方法

上除檳榔木香不過火外,餘10味銼,焙,仍同木香檳榔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