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與肌張力評定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ìng luán yǔ jī zhāng lì píng dìng

2 概述

肌張力是指人體在安靜休息的情況下,肌肉保持一定緊張狀態能力,它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活動的基礎。許多疾病與損傷常導致肌張力發生變化,表現爲肌張力降低或肌張力增高,從而影響肢體運動功能。

4 適應

痙攣與肌張力評定適應證如下: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礙  由制動、運動減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變,導致肌肉功能障礙。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礙  肌肉病變引起的肌肉萎縮或肌力減弱。

3.神經源性肌肉功能障礙  由神經病變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礙。

4.關節源性肌肉功能障礙  由關節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力減弱,肌肉功能障礙。

5.其他肌肉功能障礙

5 禁忌

關節不穩、骨折未癒合又未作內固定、急性滲出性滑膜炎、嚴重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極度受限、急性扭傷、骨關節腫瘤等。

6 準備

肌張力的評定有手法檢查和器械檢查。在器械檢查方面,有電生理測試儀、等速測力儀及多通道肌電圖等,可根據需要選用相應的儀器進行測定。

7 方法

7.1 1.檢查方法

主要是手法檢查。首先觀察並觸摸受檢肌羣在放鬆、靜止情況下的肌張力狀態,並觀察主動活動進行判斷

(1)肌張力減低(弛緩):檢查者推拉患者肌羣時幾乎感受不到阻力;患者自己不能抬起肢體,檢查者鬆手時,肢體即向重力方向下落;肌張力顯著降低時,肌肉不能保持正常肌的外形與彈性,表現鬆弛軟弱。

(2)肌張力增高(痙攣):肌腹豐滿、硬度增高;患者在肢體放鬆的情況下,檢查者以不同的速度對患者關節做被動運動時,感覺有明顯阻力,甚至很難進行被動運動;如檢查者鬆手時,肢體被拉向肌張力增高一方;長時間的痙攣可能會引起局部肌肉和/或肌腱的攣縮,影響肢體運動;痙攣肢體的腱反射常表現爲亢進。

7.2 2.臨牀分級

(1)肌張力減低:

①輕度:肌張力降低;把肢體放在可下垂的位置上,檢查者鬆手時,肢體只能短暫地抗重力,隨即下垂;同時有肌力下降,但有一定的功能活動

②中度到重度:肌張力顯著降低或消失;若把肢體放於可下垂的位置上,檢查者鬆手時,肢體立即下垂;同時有肌力顯著喪失,不能產生有功能活動

(2)肌痙攣:

手法檢查手法檢查是按對關節進行被動運動時所感受的阻力來進行分級評定的。常用的評定方法神經科分級和Ashworth分級,其它方法還有按自發性肌痙攣發作頻度分級的Penn分級法和按踝陣攣持續時間分級的clonus陣攣分級法,但不常用。

神經科分級:0級:肌張力降低;1級:肌張力正常;2級:稍高,肢體活動未受限;3級:肌張力高,活動受限;4級:肌肉僵硬,被動活動困難或不能。

Ashworth分級:0級:無肌張力增高;1級:輕度增高,被動活動時有一過性停頓;2級:較明顯增高,活動未受限;3級:明顯增高,被動活動困難;4級:肢體僵硬,被動活動不能。

Penn分級:0級:無肌張力增高;1級:肢體受刺激時出現輕度肌張力增高;2級:偶有肌痙攣,少於1次/h;3級:經常痙攣,多於1次/h;4級:頻繁痙攣,多於10次/h。

Clonus分級:0級:無踝陣攣;1級:踝陣攣,持續1~4s;2級:持續5~9s;3級:持續10~14s;4級:持續大於15s。

改良Ashworth痙攣分級法是臨牀上較常用的肌痙攣程度的評定方法,常在仰臥位時進行檢查,評定標準見表1。

②痙攣儀器評定法:應用儀器評定痙攣的優點是較爲客觀,但實用性一般,臨牀應用較少。常用方法擺動試驗測試、電生理測試、等速肌力測試及多通道肌電圖測試等,可根據需要選用。

8 注意事項

1.測定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步驟、方法和感受,使患者瞭解測試全過程,消除緊張。

2.測試前擺放好患者體位,充分暴露患者部位,應首先檢查健側同名肌,再檢查患側,以便兩側比較

3.應避免在運動後、疲勞時及情緒激動時進行檢查

4.檢查時室溫應保持在22~2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