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苦欲補瀉

中藥學 臟腑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zāng kǔ yù bǔ xiè

2 英文參考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based on visceral conditio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五臟苦欲補瀉中藥學術語。係一種用藥法則[1]。根據五臟生理特性及病變採用補瀉法則[1]。《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