瘑瘡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診斷學 瘑瘡 溼瘡 中醫病名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ē chuāng[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

2 英文參考

chronic eczem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almoplantar pustulo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瘑瘡(palmoplantar pustulosis)爲病名[1]。出《肘後備急方》卷五。是指以手指端掌面或足背足踝起黃白膿皰,癢痛無時,破津黃汁水,時好時發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即發生於手指端掌面或足背足踝的溼瘡類疾病[2]

瘑瘡相當於西醫的掌蹠膿皰病[3]

瘑瘡相當於西醫的手足部溼疹[3]

5 瘑瘡症狀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瘑瘡者……多著手足間,遞相對,如新生茱萸子,痛癢抓搔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拆裂,時瘥時劇。”

發生手足的一種溼瘡[3]。其症自覺瘙癢,抓破則浸淫黃水者,稱溼瘑瘡;逐漸乾燥結成黃色或褐色痂皮,瘙癢明顯,病程緩慢者,名燥瘑瘡;如反覆發作,皮損粗糙,肥厚、裂口,劇癢,經久不愈稱久瘑瘡[3]

手部溼瘡皮損形態多種,可爲潮紅、糜爛、流滋、結痂。反覆發作,可致皮膚粗糙肥厚。冬季常有皸裂而引起疼痛。發於手背者,多呈錢幣狀;發於手掌者,皮損邊緣欠清。

6 瘑瘡的治療

可參照溼瘡治療。

6.1 內服

瘑瘡清熱利溼,內服萆薢滲溼湯龍膽瀉肝湯燥瘑瘡利溼祛風養血,內服四物消風湯久瘑瘡宜養血活血,祛風潤燥,內服當歸飲子[3]

6.2 外治

瘑瘡青蛤散麻油調敷;燥瘑瘡黃連油外搽;久瘑瘡用黎蘆膏外搽,亦可採用煙燻法鍼灸療法[3]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3.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治療瘑瘡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