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盤摘除及置換術

顳下頜關節盤手術 顳下頜關節手術 手術 口腔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4 ICD編碼

76.5 09

5 概述

關節盤摘除和置換術用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的治療。 關節盤摘除術曾風靡一時,1909年Lamy首先報告摘除關節盤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直到1940年才爲學者們普遍所採用。由於這種手術術後關疼痛症狀明顯減輕,因而得以廣爲流行。近十幾年來一些學者通過長期臨牀觀察,發現關節盤摘除後,關節產生退行性改變,伴有關節結節吸收,髁狀突破壞或骨贅形成,甚至出現纖維強直等。因此,近年來這種手術已基本被否定。顳下頜關節結構(圖10.6.5.1-1~10.6.5.1-3)。

6 適應

關節盤摘除的適應證現在已大大縮小,對關節盤破裂或穿孔而無法修復關節盤移位復位手術失敗及關節盤嚴重變性的病例,可考慮作關節盤摘除。

7 禁忌症

移位、穿孔關節盤,凡手術可矯正者,不宜作關節盤摘除。

8 術前準備

1.術前通過臨牀、X線、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

2.耳周髮際上10cm常規備皮,外耳道及耳郭溝窩內仔細清洗

9 麻醉體位

1.可採用全麻或局麻手術,但最好選擇全麻,使下頜鬆弛便於顯露。

2.仰臥位頭偏向健側。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設計

耳輪腳沿耳前褶皺向下作一垂直切口,下端止於耳垂附着處,再由此切口的上端向前上髮際內作一斜切口,長約2.5cm,兩切口夾角約120°~150°,轉彎處使呈弧形。

10.2 2.切開與分離

沿切口線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在顳部將切口加深至顳筋膜,在垂直切口內自外耳道軟骨和腮腺後緣之間作鈍性分離,將顳淺血管腮腺上極分出,牽至傷口後方或予以切斷結紮,即可向前推開腮腺,顯露關節囊後面。

10.3 3.掀起筋組織瓣、顯露關節囊

自顴弓根處斜向前上與皮膚切口一致切開顳筋膜淺層,自顳筋膜深淺兩層之間向下分離至顴弓上緣,切開顳筋膜淺層在顴弓外側面的附麗,再用骨膜剝離器自骨面向下剝離,剝開腮腺嚼肌筋膜在顴弓下緣的附麗,再繼續向下分離,即可掀起包含顳筋膜、顴弓骨膜腮腺嚼肌筋膜及其淺層結構組織瓣,充分顯露顳下頜韌帶關節囊面神經分支在此組織瓣內而得到保護。

10.4 4.顯露關節盤

沿關節結節關節窩外側緣切開關節囊,並向後延伸至關節囊關節盤雙板區融合處,進入關節上腔,此時可用特製巾鉗夾持下頜角,向下牽拉下頜升支,或安置關節撐開器(圖10.6.5.1-4)。

10.5 5.摘除關節盤

先用小彎剪剪斷關節盤外側附着,繼用長彎剪伸向顳前附着,將關節盤前緣與翼外肌的連接剪斷,再用組織鉗夾住關節盤向前牽拉,盤後組織即被拉緊而拽向前方,沿外耳道前貼關節囊內側剪斷盤後附着(圖10.6.5.1-5)。然後關節盤向外側旋轉拉緊,將盤內側附着及其與關節囊連接處斷離,即可自關節內取關節盤(圖10.6.5.1-6)。

10.6 6.修整髁狀突

關節盤摘除後,用明膠海綿填塞止血然後檢查髁狀突病變情況及關節間隙大小。髁狀突有病變者,可作保守性刮削手術,關節間隙過小者,可作髁狀突高位切除,以增寬間隙,便於放置關節盤置換物。

10.7 7.置換關節盤

可在關節窩與髁狀突之間插入真皮、顳筋膜、耳軟骨或硅橡膠等材料,以代替關節盤。例如,用自體真皮置換關節盤,可自大腿內側切取真皮,修剪成4cm×2cm大小。包繞覆蓋髁狀突,通過在髁狀突頸部鑽洞,穿入鋼絲將真皮固定(圖10.6.5.1-7)。若用硅橡膠置換,可用0.5mm厚度硅膠片,修剪成小於關節盤的硅膠盤植入體,置入關節窩內,通過在關節窩外側緣骨嵴鑽2個小孔,用26號不鏽鋼絲穿過鑽孔及關節盤外側,擰緊鋼絲予以固定。

10.8 8.縫合

沖洗止血、分層縫合傷口,置橡皮片引流,壓迫包紮。

11 中注意要點

1.摘除關節盤手術中,當斷離前、內側附麗時,注意勿穿出關節囊,以防損傷顱底血管。當斷離盤後附着出血時,可咬緊牙齒,使髁狀突處在後退位,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

2.注意整體摘除關節盤,因爲髁狀突內外徑大,關節囊內側部位較深,防止顯露不良,造成關節盤組織殘留。

12 術後處理

關節盤摘除和置換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應用抗生素1周,預防傷口感染

2.不作頜間固定,拆線後即可作功能活動練習小開口,3周後增大開口運動度。

3.流食3d,軟食1個月。

13 併發症

關節盤摘除後,晚期可發生關節骨退行性變,關節窩及髁狀突出現骨質破壞或贅生物形成,甚至可形成纖維性骨性強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