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針內固定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g zhēn nèi gù dìng shù

3 手術圖解

圖1 鋼針內固定適應

⑴插入鋼針

⑵消除裂隙

⑶彎曲針尾

圖2 鋼針內固定術

4 適應

鋼針比螺釘細,損傷小,佔位少,小塊骨折的固定及需要穿過骨骺時,用鋼針固定較好,針尾可露於皮外或埋於皮下,取針簡單;但其缺點是針體圓滑,沒有螺紋,固定力不及螺釘。因此,只用於兒童及下列情況[圖1]。

1.骨折片較小的髁、踝、莖突骨折

2.不穩定性幹骺端骨折、骨骺骨折或骨骺分離,外固定不能保持復位者。

3.多發性短管骨(如指、掌、趾、蹠骨等)的橫斷折、短斜折或在8~12小時以內的開放性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有困難者。

5 術前準備

根據骨折情況,選擇長短、粗細不同的不鏽鋼針,準備手搖鑽、剪針鉗(或鋼絲鉗)、小錘等器械備用。

6 手術步驟

1.插入鋼針 骨折復位後由助手穩定保持復位,術者持手搖鑽夾住鋼針,鑽過皮質,穿過骨折線,達預定深度[圖2 ⑴]。要求一次成功,避免反覆進退,影響固定效果。如骨折塊較大,可互成角度進入兩根針,固定要林平行進針牢靠。如附着在骨折塊的肌肉拉力較大時,可將鋼針穿過對側皮質骨以加強固定力。但注意不可穿入軟組織過多,以免損傷重要血管神經

2.消除裂隙 在插針過程中,骨折端間可能發生裂隙,應在插針結束後,將骨片輕輕捶擊,使骨折面緊密相接,以保證癒合[圖2 ⑵]。

3.處理針尾 剪斷露在骨外的鋼針,只保留2~3毫米,以供拔針時用。最好將尾端彎成角度,使貼於骨面,以減少對皮膚刺激疼痛[圖2 ⑶]。內固定時間不長的可將針尾留在皮外,用無菌紗布包好,便於術後拔針。再將檢查骨折面對位情況良好後,分層縫合。

7 術後處理

術後需加用外固定。骨折癒合後拔除鋼針,但通過骨骺的鋼針,在臨牀癒合後應提早拔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