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上三針

腧穴學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ù shàng sān zhēn

2 英文參考

Zhōngwǎn CV12[中國鍼灸學詞典]

3 註解

腹上三針指上腹部治療胃下垂、上腹痛的三個常用穴位,即胃上2穴,中脘1穴。[1]

參見胃上中脘

胃上經外奇穴名。見《鍼灸經外奇穴圖譜續集》。位於臍上2寸再旁開1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胃下垂。針刺時從左右一側穴位進針,沿皮透至對側穴位皮下;可灸。[2]

中脘經穴名(Zhōngwǎn CV12)。出《脈經》。屬任脈。爲胃之募穴,腑之會穴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交會穴。中:中間;脘:胃脘。穴當胃脘之中部,故名。位於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脂肪→壁腹膜。有理氣和胃化溼降逆等作用。主要用於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脹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擴張、胃痙攣胃下垂消化性潰瘍急性腸梗阻消化不良、腸鳴泄瀉痢疾便祕,以及失眠精神病高血壓黃疸疳積虛勞吐血等。本穴配內關梁丘胃痛;配天樞內關氣海急性腸梗阻;配天樞足三裏痢疾。一般直刺0.5~1.O寸。孕婦慎用。如有肝脾腫大者不宜向左右側及上方透刺。可灸。現代研究:①針刺中脘,可使胃蠕動增強,幽門開放,腸鳴音增加,空腸蠕動增強。②艾灸中脘,見小白鼠的單核巨細胞吞噬機能增強。[3]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0.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