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耳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 ěr

2 註解

發耳爲病名[1]。即耳發[1]。多由熱毒邪火上炎所致[1]。多因三焦風熱相搏而成[2]。本病發於耳後,初起如胡椒顆粒,逐漸腫大,甚則潰爛如蜂房灼熱疼痛,色紅,或腫連耳廓。若破潰後膿液通耳竅,則病難速愈[2]。《瘡瘍經驗全書》卷二:“其瘡生於耳邊,又名熱毒發疽。五六月間,漸長如蜂窠,皮紫者易熱,諸處如火燒,痛不可忍,十日可刺。”治宜瀉火解毒清熱消腫[2]。可選用仙方活命飲普濟消毒飲五味消毒飲等加減[2]。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耳發三焦風熱成,初椒漸若蜂房形,赤腫疼痛生輪後,黃膿屬吉紫血兇。”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