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脾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áo pí tāng

2 《玉案》卷三:調脾湯

2.1 處方

白朮1錢,陳皮1錢,蒼朮1錢,木通1錢,黃芩1錢2分,砂仁1錢2分,人蔘1錢2分,川芎1錢2分,黃柏8分,甘草8分。

2.2 功能主治

溼傷,面黃倦甚,足酸口苦,脈散而大者。

2.3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2.4 摘錄

《玉案》卷三

3 幼科鐵鏡》:調脾湯

3.1 處方

陳皮白朮丁香人蔘訶子青皮甘草

3.2 功能主治

小兒脾疳。黃瘦腹大,或喫土喫米喫茶。

3.3 摘錄

幼科鐵鏡

4 辨證錄》卷六

4.1 方名

調脾湯

4.2 組成

人蔘5錢,玄蔘1兩,麥冬5錢,甘菊花5錢,苡仁5錢,金釵石斛3錢,芡實1兩,山藥5錢。

4.3 功效

太陰之陰水,以勝其陽明之陽火。

4.4 主治

陽明之火,固結於脾而不肯解,善用肥甘之物,食後即飢,少不飲食,便覺頭紅面熱,兩足乏力,不能行走。

4.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