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包莖(phimosis)是指以包皮不能上翻,龜頭不能外露爲主要表現的男性前陰疾病[1]。
陰莖頭完全被包皮包裹,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及陰莖頭,稱爲包皮過長。包皮口狹小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稱爲包莖。包莖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包莖分爲萎縮型和肥大型,後天性包莖系炎症、外傷等使包皮口粘連狹窄所致。先天性包莖隨陰莖的生長、勃起,包皮可自行向上退縮顯露陰莖頭。
包莖可分爲:
(一)生理性包莖:新生兒包皮內面和龜頭表面有輕度粘連,阻礙包皮翻轉至冠狀溝,這種包莖稱爲生理性包莖。生後2~3年內隨着上皮粘連被吸收而自然消失。
(二)真性包莖:指三歲以後包皮仍不能翻轉至冠狀溝者。有時包皮口小如針尖,妨礙陰莖發育,排尿時尿液在包皮內積聚,使包皮膨大如球。這種包莖需在9歲以前作包皮環切術,否則容易引起包皮龜頭炎、尿道外口狹窄。包皮垢積聚可形成包皮垢結石,長期刺激可誘發癌變。長期排尿困難可影響腎功。小兒病人可引起尿頻和夜間尿牀。
(三)繼發性包莖:包皮過長者由於創傷,感染引起包皮口疤痕形成,造成包皮口狹窄,包皮不能上翻。這種包莖稱爲繼發性包莖,需作包皮環切術。
9 流行病學
先天性包莖可見於每一個正常新生兒及嬰幼兒。小兒出生時包皮與陰莖頭之間粘連,數月後粘連逐漸吸收,包皮與陰莖頭分離。至3~4歲時由於陰莖及陰莖頭生長,陰莖勃起,包皮可自行向上退縮,外翻包皮可顯露陰莖頭。包皮過長是小兒的正常現象,並非病理性。小兒3歲時,有90%的包莖自愈。17歲以後,僅不足1%有包莖。
10 病因
有些小兒的包皮口非常細小,使包皮不能退縮,妨礙陰莖頭甚至整個陰莖的發育。其尿道外口亦常細小,有時包皮口小若針孔,以至發生排尿困難。有包莖的小兒,由於分泌物積留於包皮下,經常刺激黏膜,可造成陰莖頭包皮炎。
後天性包莖多繼發於陰莖頭包皮炎及包皮和陰莖頭的損傷。包皮口有瘢痕性攣縮形成,失去皮膚的彈性和擴張能力,包皮不能向上退縮,並常伴有尿道口狹窄,這種包莖不會自愈。
11 包莖的臨牀表現
包莖患兒由於包皮垢積留於包皮腔,可誘發陰莖頭包皮炎。表現爲排尿次數明顯增多。急性發炎時包皮可出現紅腫,嚴重者可產生膿性分泌物,伴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積聚的包皮垢於冠狀溝處隔着包皮顯示略呈白色的小腫塊,常被家長誤認爲腫瘤而就診。有時包皮口小如針眼,排尿時尿液先積聚在包皮腔內,使包皮如囊腫樣膨大,尿線細長,排尿困難。長期排尿困難可導致形成膀胱、尿道結石,出現膀胱輸尿管反流使腎臟受損。
12 包莖的併發症
嵌頓包莖是包莖的併發症。包莖病人包皮被翻轉至陰莖頭上方,若未及時復位,便可使狹小的包皮口在冠狀溝形成一狹窄環,阻塞陰莖頭、包皮的靜脈及淋巴迴流,而引起包皮水腫,包皮水腫後使狹窄環愈來愈緊,形成惡性循環。患兒因劇烈疼痛哭鬧不止,可有排尿困難,在水腫的包皮上緣可見狹窄環,陰莖頭呈暗紫色腫大,時間過長,可致嵌頓包皮及陰莖頭發生壞死。
13 診斷
包莖僅憑查體即可明確診斷。
15 包莖的治療
嬰幼兒期的先天性包莖,可將包皮反覆試行上翻,以便擴大包皮口。手法要輕柔,不可過分急於把包皮退縮上去。當陰莖頭露出後,清潔包皮垢,塗抗生素藥膏或液狀石蠟使其潤滑,然後將包皮復原,否則會造成嵌頓包莖。大部分小兒經此種方法治療,隨年齡增長均可治癒,只有少數需做包皮環切術。後天性包莖患者由於其包皮口呈纖維狹窄環,需行包皮環切術。對於包皮環切術的適應證說法不一,有些國家及地區因宗教或民族習慣,生後常規做包皮環切。有人認爲包皮環切可減少陰莖癌與婚後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但有資料說明,常規做包皮環切的以色列與包皮環切術不普及的北歐國家,這兩種癌的發病率均很低,無顯著差異。
包皮環切術的適應證爲:①包皮口有纖維性狹窄環;②反覆發作陰莖頭包皮炎;③5歲以後包皮口狹窄,包皮不能退縮而顯露陰莖頭。對於陰莖頭包皮炎患兒,在急性期應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局部每天用溫水或4%硼酸水浸泡數次。待炎症消退後,先試行手法分離包皮,局部清潔治療,無效時考慮做包皮環切術。炎症難以控制時,應做包皮背側切開以利引流。
嵌頓包莖治療的目的是將嵌頓的包皮恢復原位。早期嵌頓的包皮水腫較輕,可先應用手法使包皮復原。方法:局部消毒後用粗針頭多處穿刺包皮,擠出水腫液,在冠狀溝塗液狀石蠟,用兩手的中、食指夾住陰莖體包皮,兩個拇指擠壓陰莖頭,將陰莖頭推入包皮囊內,使之復位。若手法復位失敗,則應做包皮狹窄環切開術。手術方法:在陰莖背側正中用小頭圓刀縱向切斷狹窄環,長1.0~1.5cm,橫向間斷縫合,合併嚴重感染時,切口不予縫合。嵌頓包莖手術復位時,如情況允許應儘可能做包皮環切術。否則,待局部炎症、水腫消退後,再擇期做包皮環切術。
1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