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性強化法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èng xìng qiáng huà fǎ

2 英文參考

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

3 概述

正性強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稱陽性強化法,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調行爲的改變是依據行爲後果而定的,其目的在於矯正不良行爲,訓練與建立某種良好行爲。即運用正性強化原則,每當兒童出現所期望的心理與目標行爲,或者在一種符合要求的良好行爲之後,採取獎勵辦法,立刻強化,以增強此種行爲出現的頻率,故又稱獎勵強化法。

陽性強化法基於下述行爲原則:一種行爲得以持續,必然是由它的結果所強化。例如,某一行爲若得到獎賞,以後該行爲出現的頻率就會增加。陽性強化療法就是運用這一原則實施的。

4 正性強化法適應

正性強化法適用於多種行爲問題,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症神經性厭食等,以及新行爲的塑造。

5 禁忌

拒絕訓練或完全無訓練動機及要求者。

6 準備

強化物等。

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正性強化法的操作方法

1.治療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確認目標行爲,劃出基準線。被選出的目標行爲應該是能被客觀地控制,可觀察與評價其程度,而且能夠反覆進行強化

2.選擇有效增強物。如消費性增強物、活動性增強物、操作性增強物、擁有性增強物、社會性增強物等。針對兒童具體情況,選擇有效增強物,以期達到確實有效的強化矯正目的。

3.擬訂矯正方案或塑造新行爲方案,以期取得病兒的積極配合。矯正方案不但確認矯正或塑造的行爲,還應包括採用何種治療形式和方法、確定應用何種增強物等。根據情況變化,矯正方案還可隨時調整。

4.治療過程中,每當目標行爲出現,應立即給予增強物,不能延擱時間並向病兒講清楚被強化的具體行爲,使之明確今後該怎麼做。

5.一旦目標行爲多次按期望的頻率發生時,應當逐漸消除可見的增強物,而以社會性 增強物及間歇性強化方法,繼續維持。以防止出現強化物的飽厭情況。

6.治療程序結束之後,週期性地對該行爲作出評價。

Foxx與 Azrin等於 1973~1974年報道採用,快速而成功地培養訓練幼兒大小便習慣。Ayllon 1977年正性強化兒童在課堂認真學習行爲,提高學習成績,減少多動與擾亂教室秩序的不良行爲。萬文鵬1980年報道以治療13歲女性病兒的神經性厭食症

8 應用實例:用正性強化法正孩子的問題

方法解析:正強化法是行爲矯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稱陽性強化法或積極強化法。簡單地說,當孩子某一問題行爲不出現(也即正常行爲出現)時,立即給予“獎賞”,以建立正常行爲。比如,矯正功能遺尿。白天,當孩子出現尿意時,鼓勵他暫時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後,均給予獎賞。每日延長2~3分鐘,直至出現尿意後能控制45分鐘。一般需經三個月治療。

矯正中,家長要用好獎賞品(也稱“強化物”)。強化物一般分五類:

①消費性強化物:如糖果、飲料等一次性消費物品。

活動強化物:如看電視、過生日、郊遊等活動

③操作性強化物:如塗顏色、跳繩、遊戲等。

④擁有性強化物:指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可擁有享受的東西(如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有屬於自己的小紅旗、玩具等“私有財產”)。

⑤社會性強化物:指孩子喜歡接受的語言刺激或身體刺激(如讚揚、點頭、微笑)。

操作要領:在進行正強化矯正時,家長要選擇孩子喜歡、需求的強化物。“獎賞”時要立即兌現,要說明是出現了哪一種“行爲”後得到的獎勵。強化物的數量不宜多。當達到期望的行爲時,應逐步取消物質獎勵,以讚揚、微笑來代替。 適用範圍:矯正兒童神經性厭食症偏食遺尿、多動、緘默、孤獨學習困難等問題行爲 ......

9 注意事項

1.訓練場所應選擇安靜的房間,避免干擾

2.訓練前準備 每次訓練前應根據對患者的評定結果及上次訓練的反應,制定具體訓練計劃。預先準備好訓練用品,應儘量減少患者視野範圍內的物品,避免雜亂無章。

3.治療師必須真正作到以不批評、不包辦代替和中立的態度對待患者

4.治療師既要寬容患者的弱點和缺陷,又要重視和欣賞患者的長處和優點。對患者要真誠地理解、尊重和認同,得到患者的信任,與患者建立一種具有治療意義的親密關係。

5.要注重遠期療效。成功的治療應重視患者今後對克服各種困難和矛盾能力的提高,要增進患者自尊自信獨立自主和對自己負責的精神

此外,治療所選的強化物要適宜、有針對性強化物的兌現要及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