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腹山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ú fù shān

2 英文參考

Chéngshān BL57[中國鍼灸學詞典]

3 註解

魚腹山經穴別名。出《太平聖惠方》。即承山[1]

承山經穴名(Chéngshān BL57)。出《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屬足太陽膀胱經。承:承受;山:山嶺。腓腸肌肌腹高突如山,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勢,故名。位於小腿後區,腓腸肌兩肌腹與肌腱交角處。俯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有舒筋活絡、通暢理氣作用。主治腰腿及肛門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腫、腳踹酸重、霍亂轉筋、腳跟急痛腳弱無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脹大便難泄瀉脫肛、痔疾、便血、癲疾、瘈瘲小兒驚癇等。現代多用以治療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下肢癱瘓等。一般直刺1.0~1.5寸;叫灸[2]

承山[2]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