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自和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陰陽學說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yáng zì hé

2 英文參考

reestablishment to yin-yang equilibriu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陰陽自和(reestablishment to yin-yang equilibrium[1])是指人體保持健康狀態的自我調節能力[1]。不借藥物而能恢復健康[2]。臨牀過程中出現體溫正常,氣血調和,食慾增加,二便通利等,是陰陽趨向平衡的現象[2]。《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