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背深靜脈結紮術

手術 包皮及陰莖手術 靜脈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手術治療 泌尿外科手術 勃起功能性障礙的手術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jīng bèi shēn jìng mài jié zhā shù

2 英文參考

ligation of deep dorsal vein

4 分類

泌尿外科/包皮陰莖手術/勃起功能性障礙的手術治療/靜脈勃起功能障礙的手術治療

5 ICD編碼

64.9801

6 概述

在20世紀初即有人嘗試用外科手術處理因靜脈功能不全所致的ED。1902年Wooten提出結紮陰莖背深靜脈治療靜脈性ED。以後有許多學者強調了靜脈引流對ED發生的重要性。直到1905年Wespes介紹了陰莖海綿體造影及海綿體測壓後,外科手術才廣泛開展起來。但由於靜脈性ED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瞭,手術的遠期療效不佳,近年來該類手術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6.1 陰莖靜脈引流的三個系統

靜脈系統,位於Colles筋膜和Buck筋膜之間,迴流至大隱靜脈。中間靜脈系統(背深靜脈和環靜脈),一部分開始於引流陰莖頭的多根小靜脈,匯成一支或數支背深靜脈然後匯入前列腺周圍靜脈叢;另一部分由起源於尿道海綿體近腹側面和陰莖海綿體外側面及背側面的微小導靜脈,匯合成旋靜脈沿陰莖頭外側前行,也通過總導管迴流入背深靜脈。深靜脈系統(海綿體靜脈和腳靜脈),引流陰莖近側1/3的導靜脈,匯成一條或兩條位於中隔的海綿體靜脈,迴流至走行於尿道球和陰莖腳之間的陰部內靜脈;另外還有幾條小的腳靜脈匯入陰部內靜脈(圖7.8.5.2.1-0-1)。根據靜脈漏性ED灌注性海綿體造影所見,顯影頻率最高的是陰莖背深靜脈和近端靜脈(海綿體靜脈和腳靜脈),兩者不相上下。其次是球海綿體及陰莖頭(海綿體間漏)。靜脈漏可單獨出現在一個系統,亦可出現在兩個系統,極少數爲三個系統同時受累。但應注意,勃起功能正常者亦可有20%靜脈顯影,尤其是人爲加壓的灌注性海綿體造影。因此近年來有學者提倡行藥物性海綿體造影,認爲其與生理狀態更加吻合

6.2 靜脈性ED的診斷依據

1.海綿體注射罌粟鹼60mg後30min,陰莖不勃起或稍脹大,或雖充分勃起,但持續時間甚短。

2.陰莖血供正常,陰莖-臂指數(TBI)>0.7。

3.排除了心理神經內分泌病因

4.灌注性海綿體造影,在80~120ml/s流速下陰莖不能勃起。增加灌注速度誘發陰莖勃起後,造影劑迅速充盈有病變的靜脈。或者行藥物陰莖海綿體造影,陰莖勃起後造影劑迅速充盈有病變的靜脈

靜脈性ED的治療是結紮功能不全的靜脈靜脈結紮有多種術式,如陰莖背深靜脈結紮術、海綿體鬆解術、陰莖腳結紮術、海綿體靜脈結紮術和髂內靜脈結紮術等,以前三種較爲常用。

陰莖血管解剖見下圖(圖7.8.5.2.1-1)。

7 適應

陰莖背深靜脈結紮術適用於背深靜脈漏性ED。

8 禁忌症

陰莖海綿體纖維化禁用。

9 術前準備

術前需做陰莖海綿體造影,明確僅有陰莖背深靜脈漏。因本手術的遠期療效不十分理想,術前應向患者交代清楚。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恥骨下橫切口,長約3cm,切開皮膚、皮下,結紮所有背淺靜脈(圖7.8.5.2.1-2)。

2.顯露及結紮背深靜脈  縱行切開Buck筋膜,即可顯露位於中線的血管神經束,一般背深靜脈粗大,易於辨認,其兩側可見陰莖動脈及背神經(圖7.8.5.2.1-3)。剪斷陰莖韌帶,仔細向遠端遊離背深靜脈2~3cm,結紮所有屬支。結紮背深靜脈並切除2~3cm。如有2支背深靜脈,應一併結紮(圖7.8.5.2.1-4)。結紮前後,可向海綿體內注入亞甲藍(2ml亞甲藍加50~100ml等滲鹽水),以判明結紮是否徹底。

3.縫合切口  將切開的Buck筋膜用細絲線間斷縫合,防止陰莖體與皮膚粘連。縫合皮下及皮膚(圖7.8.5.2.1-5)。切口稍加壓包紮。

12 中注意要點

1.在分離結紮靜脈時,切勿損傷兩側的背動脈及背神經

2.術中向海綿體內注射亞甲藍,是防止誤扎、漏扎的重要措施。

3.術畢向海綿體內注射罌粟鹼60mg或罌粟鹼30mg加酚妥拉明1mg,注射後陰莖堅硬勃起者,術後效果良好。若注射後陰莖勃起仍不堅硬,應繼續尋找側支靜脈,將其結紮。

13 術後處理

1.術後常有陰莖水腫,1~2周後可緩解。將陰莖置於腹壁上,可減輕陰莖水腫

2.每晚給予己烯雌酚2~4mg肌注,可預防夜間陰莖勃起,減少疼痛

3.給予抗生素5~7d。

4. 1周拆除縫線。

5.必要時可作陰莖海綿體造影,證實結紮是否完善。

6.4周後可開始性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