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性青光眼

眼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g yòu ér xìng qīng guāng yǎn

2 疾病分類

眼科

3 疾病概述

嬰幼兒性青光眼是一種胚胎前房角發育異常,阻礙了房水排出所致的先天性青光眼。本病屬遺傳性疾病。男性多於女性。多爲雙眼發病,單眼發病者約爲25-30%。約80%在1歲以內出現症狀和體徵,其餘在1-6歲顯示出來。其主要表現有畏光流淚眼瞼痙攣,角膜變大、水腫、混濁、後彈力層破裂、眼壓升高等。本病對藥物治療不敏感,以手術治療爲主。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約有80%的病人眼壓可以控制

4 疾病描述

嬰幼兒性青光眼見於新生兒或嬰幼兒時期。50%的患兒在出生時就有臨牀表現,80%在1歲內得到確診。65%的嬰幼兒性青光眼爲男性,70%爲雙眼性,雖然部分家系顯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大多數患兒表現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外顯率不全且有變異,或呈多因子遺傳疾病表現。

5 症狀體徵

1、畏光流淚眼瞼痙攣 是本病3大特徵性症狀新生兒或嬰幼兒出現這些症狀時,應作進一步檢查

2、角膜增大,前房加深,角膜橫徑超過12mm(正常嬰兒角膜橫徑一般不超過10.5mm)。因眼壓升高,角膜上皮常有水腫,外觀呈毛玻璃樣渾濁或無光澤。有時可見到後彈力層膜破裂,典型表現爲角膜深層水平或同心圓分佈的條紋狀渾濁。遷延損害可形成不同程度的角膜渾濁。

3、眼壓升高、房角異常、青光眼性視盤凹陷及眼軸長度增加 這些體徵對確診先天性青光眼十分重要,但常需要全身麻醉下進行檢查,才能充分確認。除氯烷酮外,大多數全身麻醉劑和鎮靜劑均有降低眼壓作用,因此在評估幼兒眼壓測量值時,應考慮麻醉劑和鎮靜劑因素,對一些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在哺乳或哺乳後熟睡知己,也可在表麻下進行眼壓測量

4、特徵性深前房 本病常常具有,房角檢查可能發現虹膜前位插入,房角隱窩缺失,周邊虹膜色素上皮掩蔽房角,或增厚的葡萄膜小梁網。

5、視盤 正常嬰幼兒視盤爲粉紅色,生理杯小而雙眼對稱。兒童青光眼杯呈進行性、垂直性或同心圓性擴大,眼壓控制後,部分大杯不可能逆轉。

6、超聲測量和隨訪眼軸長度變化 有助於判斷幼兒青光眼有無進展。

6 疾病病因

原發性嬰幼兒性青光眼病因尚未充分闡明。以往認爲小梁網上有一層無滲透性的膜覆蓋,但組織學證據不足。在組織病理學上,虹膜根部附着點前移,過多的虹膜突覆蓋在小梁表面,葡萄膜小梁網支脈而缺乏通透性等,都提示房角結構發育不完全,與胚胎後期分化不完全的房角形態相似。晚期病例,還可見到Schlemm管閉塞,這可能是長期眼壓升高的結果而不是發病的原因。儘管確切發病機制仍未被證實,但房角結構發育異常是毫無疑問的。

7 病理生理

原發性嬰幼兒性青光眼病因尚未充分闡明。以往認爲小梁網上有一層無滲透性的膜覆蓋,但組織學證據不足。在組織病理學上,虹膜根部附着點前移,過多的虹膜突覆蓋在小梁表面,葡萄膜小梁網支脈而缺乏通透性等,都提示房角結構發育不完全,與胚胎後期分化不完全的房角形態相似。晚期病例,還可見到Schlemm管閉塞,這可能是長期眼壓升高的結果而不是發病的原因。儘管確切發病機制仍未被證實,但房角結構發育異常是毫無疑問的。

8 診斷檢查

鑑別診斷:本病流淚症狀和角膜增大應與嬰兒鼻淚管阻塞、瞼內翻倒睫、角膜言和先天大角膜相鑑別。產傷也可導致角膜後彈彈力層膜破裂,患兒多有產鉗助產史,角膜條紋多爲垂直或斜行分佈。此外,還應排出先天行營樣不良引起的角膜渾濁。

9 治療方案

由於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藥物治療的價值有限,手術是治療嬰幼兒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約80%的病例,可望通過房角切開術或小梁切開術控制眼壓,術後眼壓控制理想的病例,可選用濾過性手術。由於兒童具有活躍的創傷癒合反應,濾過性手術術後防止濾過道瘢痕化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因爲角膜渾濁本身可導致弱視眼球擴大可引起軸性近視,而後彈力層膜破裂可產生明顯散光眼壓控制後還應儘早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弱視

10 特別提示

本病屬遺傳性疾病。男性多於女性。多爲雙眼發病,單眼發病者約爲25-30%。約80%在1歲以內出現症狀和體徵,其餘在1-6歲顯示出來。

對於不明原因的眼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和角膜大的嬰幼兒,家長應警惕患兒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及早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家長應理解,手術並不能使所有病人都能獲得滿意的效果,所以術後患者仍需長期定期就診觀察。即使經治療眼壓得到控制,但患眼也常發生弱視需要及時作弱視治療。此外,單眼患者之健眼也應定期檢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