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之陽

六經皮部 中醫學 經絡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míng zhī yáng

2 註解

陽明之陽是指陽明經之陽絡[1]。名害蜚[1]。出《黃帝內經素問·皮部論》。爲六經皮部之一,陽明皮部[2]。“害”古與盍、闔通用,應讀作“闔”,“蜚”是陽氣飛動之意[2]陽經陽明爲闔,故稱“害蜚[2]

黃帝內經素問·皮部論》:“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說明手足陽明經循行部位上所見到的浮絡都屬於陽明絡,而浮絡之外的皮膚,即爲陽明皮部[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