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性感覺病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經絡現象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ún jīng xìng gǎn jué bìng

2 英文參考

Feeling diseases along the channels

3 註解

循經性感覺病指在病理情況下,機體自發出現的循經性疼痛和循經性感覺異常兩種經絡現象的統稱。此病在臨牀上時有發現,1959年肖友山,1964年陳克勤等人均有過報道。70年代以來,此類報道逐漸增多,據統計目前已達200例左右。在國外,也有人曾經觀察到沿胃經投射”的循經性疼痛循經性疼痛的性質一般爲鈍性輕痛或壓痛,有時疼痛難忍,疼痛區域邊界模糊,不伴有紅,腫,熱等現象。循經性感覺異常的性質則多種多樣,以麻感多見,除外還有痰感、冷感、熱感、熱流感、癢感、跳動感、風吹感、水流感等,且往往循行路線所發現的病竈性質有關。循經性疼痛和循經性感覺異常分佈路線既不同於某些神經痛,也不同於神經血管的走行路線,感覺障礙或內臟病變所致的皮膚過敏的Head帶,而與古典經脈循行路線吻合。其寬度在0.5~3.0cm左右。此病可出現於各條經脈,以膀胱經胃經大腸經膽經心包經任脈督脈多見,而脾經腎經三焦經小腸經帶脈衝脈陽蹻脈較少出現。發作情況不一,一日數次或數日一次,甚至數月一次,發作時間3~5分鐘或2~3小時不等。在發作間歇期中,大多數病人還可用穴位刺激方法誘發出循經感傳

本病的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種以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爲基礎的病理性反射,它爲循經感傳中樞說從病理生理方面提供了一個佐證。

治療循經性感覺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