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癰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èi wǎn yōng

2 註解

胃脘癰   病名。癰之生於胃脘部者。   ①出《素問·病能論》:“人迎者,胃脈者。逆者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爲癰也。”又名胃脘內癰胃癰。《醫學入門》卷六:“胃脘癰因飲食、七情火鬱,覆被外感寒氣所隔,使熱濁之氣填塞胃脘。”證見其初起腹部中脘穴處隱痛微腫,疼痛連心,身發寒熱,脈遲緊者,爲瘀血凝聚,而膿尚未形成,應急清胃射干湯;若身熱不退,咯吐膿血,脈洪數,爲膿已成,宜服赤豆薏苡仁湯;排膿後宜補氣,用補中益氣湯加味。   ②另有《瘍科心得集》卷中:“胃脘癰者,生於中脘穴,有外癰,有內癰外癰在皮裏膜外,初起漫腫,漸之焮紅成膿,此由平素醇酒厚味溼熱積聚脾陽失運,凝滯氣血而發……”屬外癰者,證治參見外癰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