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下俞

背腰骶部奇穴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經外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èi wǎn xià shù

2 英文參考

EX-B3[中國鍼灸學詞典]

wèiwǎnxiàshù[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B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胃脘下俞經外奇穴名(wèiwǎnxiàshù EX-B3)[1][2]。又稱胃管下俞胃下俞胰俞膵俞。在背部,當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主治胃痛腹痛胸脅痛消渴嘔吐咽喉乾燥腹痛嘔逆肋間神經痛等。

4 拼音

wèiwǎnxiàshù

5 代號

EX-B3

6 胃脘下俞的別名

胃管下俞(《備急千金要方》)

胃下俞(《千金翼方》)

胰俞《鍼灸學》(上海中醫學院1974年版))

膵俞(《中國鍼灸學》)

7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胃管下俞……穴在背第八椎下橫三間寸

8 胃脘下俞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胃脘下俞穴在背部,當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3]

胃脘下俞穴在脊柱區,橫平第八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3]

胃脘下俞穴在背部,當第八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4]

經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經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胃脘下俞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9 胃脘下俞取穴方法

俯臥位,在橫平第8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處取穴[5]

快速取穴:兩側肩胛下角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向下推1個椎體,下緣旁開2橫指處即是胃脘下俞[6]

10 胃脘下俞穴位解剖

胃脘下俞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最長肌和橫突棘肌。分佈有第七、八、九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6]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8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分佈;深層有第8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和肋間動脈分佈[6]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斜刺0.3~0.5寸[7]

針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或沿肋間傳至前胸部[7]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7]

注意胃脘下俞穴深部是胸膜和肺臟,針刺時不可直刺過深[7]

14.2 灸法

可灸[7][7][7]

15 特效按摩

胰腺炎患者經常按摩胃脘下俞,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7]

16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幹,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壯。

17 胃脘下俞研究進展

17.1 胰島素的雙向調整作用

針刺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腎俞等穴對胰島素有良好雙向調整作用,可加強胰島素糖原的合成代謝及氧化酵解和被組織利用的功能[7]

17.2 改善2型糖尿病代謝紊亂

胃脘下俞埋線,可以降低血糖,還有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對2型糖尿病代謝紊亂有明顯改善作用[7]

1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2.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4.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5. ^ [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95.
  6. ^ [6]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