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纏喉風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chán hóu fēng

2 註解

外纏喉風爲病名[1]。即患纏喉風頸項腫大等外症爲主要表現者[1]。又名陽毒喉風[1]。多由火毒上衝所致[1]。症見咽喉紅腫疼痛,甚或腫連腮項,胸悶氣促目睛外突,寒熱大作[1]。清·程永培咽喉經驗祕傳》:“陽毒喉風發熱,腫連頭項目睛突,氣粗短促鼻扇張,主去痰涎方可治。”治宜解毒瀉火,消腫止痛[1]。可選用普濟消毒飲五味消毒飲等加減[1]

參見纏喉風纏喉風爲病證名[2]。見《聖濟總錄》卷一百二十二。係指咽喉紅腫疼痛,或腫疼連及胸前,項強而喉頸如蛇纏繞之狀者[2]。《儒門事親》卷三。《瘡瘍經驗全書》卷一:“夫纏喉風屬痰熱,咽喉裏外皆腫者是也。”又謂“此症因胃腎有熱,內枯不能上潤,致令心火盛故發此症。”多由臟腑積熱,邪毒內侵,風痰上湧所致[2]。《丹溪心法》卷四:“纏喉風,屬痰熱。”本病主要症狀有:喉關內外紅腫疼痛,紅絲纏繞,腫繞於外,甚者連及胸前,項強如蛇纏繞;若漫腫深延至會厭喉關下部,則呼吸困難,痰鳴氣促,胸膈氣緊,手指甲青,手心壯熱牙關拘急,湯水難嚥[2]。治宜解毒瀉熱,消腫利咽[2]。方可選用清瘟敗毒飲普濟消毒飲等加減[2]。如呼吸迫促,有窒息徵者,宜行氣管切開術[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