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涎沫

中醫症狀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xián mò

2 英文參考

saliva spitt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吐涎沫症狀[1]。出《金匱要略·嘔吐下利病脈證並治》。指口中涎多或嘔出涎沫的症狀,多屬飲邪[1]。治宜溫化,可用半夏乾薑散小青龍湯五苓散吳茱萸湯等方[1]。因脾虛不能約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湯加減;夾寒而脈遲細者,加肉桂乾薑;夾熱而脈滑數者,加枳實黃連[1]。《金匱要略》:“臍下有悸,吐涎沫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張氏醫通》卷四:“蓋脾爲涎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5.

治療吐涎沫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