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

呼吸系統藥物 藥物 祛痰藥物 降低痰液吸附力的藥物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uō jiǎ jī bàn guāng ān suān pào téng sàn

2 英文參考

Effervescente Powder of Carbocisteine

3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藥品標準

3.1 正式名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

3.2 漢語拼音

Suojaji Banguang Ansuan Paoteng San

3.3 標準號

WS-351(X-303)-96

3.4 拉丁文或英文

Effervescente Powder of Carbocisteine

3.5 主要活性成分

羧甲基半胱氨酸(C5H9NO4S)應爲標示量的90.0~110.0%。

羧甲基半胱氨酸 250g

枸櫞酸 50g

碳酸氫鈉 40g

糖粉 4659.5g

香蘭素 0.5g

製成 1000包

3.6 性狀

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溶於熱水中,同時有較大量氣泡產生。

3.7 鑑別

(1)取本品0.15g,加水10ml,加熱使溶解,加茚三酮試液數滴,加熱溶液即顯紫色。

(2)取本品0.15g,加5%氨溶液10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羧甲基半胱氨酸5mg,加5%氨溶液10ml使溶解,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二部附錄ⅤB)試驗,吸取上述二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亞丁醇-冰醋酸-水(6∶2∶2)爲展開劑,展開後,取出,晾乾,噴以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加熱,供試品所顯斑點的顏色與位置,應與對照品相同。

3.8 檢查

均勻度 取本品適量置光滑紙上平鋪約5cm2,將其表面壓平,在亮處觀察,應呈均勻的色澤,無花紋,色斑。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二部附錄ⅧM第一法)進行,水分不得過4.0%。

溶解性試驗 取本品1包,置250毫升燒杯內,加約150ml80~90℃的熱水,應立即產生大量氣泡,並立即溶解成透明的清液

粘度檢驗 取本品2包,置五號篩內,使篩保持水平狀態,左右往返輕輕篩動3分鐘。粉粒應全部通過五號篩。

其他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1995年一部附錄ⅠB)。

3.9 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本品適量(約相當於羧甲基半胱氨酸150mg),置250ml錐形瓶中,加水40ml與鹽酸4ml使溶解,加甲基橙指示液(0.05%)1滴,在10~25℃用溴酸鉀液(0.01667mol/L)緩慢滴至紅色消褪,即得。每1ml的溴酸鉀滴(0.01667mol/L),相當於8.960mg的C5H9NO4S。

3.10 作用與用途

祛痰藥

3.11 用法與用量

將本品倒入杯中,加溫開溶化飲用。成人:首天每次3包,每日三次,以後每次2包,每日三次。兒童:2~5歲,每次1/4-1/2包,每日四次:6~12歲,每次1包,每日三次。

3.12 注意

消化潰瘍病患者慎用。

3.13 劑量

3.14 標示量

3.15 類別

3.16 製劑

3.17 規格

每包量5g,含羧甲基半胱氨酸250mg。

3.18 貯藏

遮光密閉,置陰涼乾燥保存

3.19 有效期

暫定二年。

4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介紹

4.1 藥品名稱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

4.2 英文名稱

Effervescente Powder of Carbocisteine

4.3 分類

呼吸系統藥物 > 祛痰藥物 > 降低痰液吸附力的藥物

4.4 劑型

每包量5g,含羧甲基半胱氨酸0.25g。

4.5 性狀

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溶於熱水中,同時有較大量氣泡產生。

4.6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的藥理作用

白色或類白色粉末,在熱水溶解清液,並有氣體產生。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具有使痰液黏稠度下降的作用,有利於痰液排出。

4.7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適應

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痰液稠厚、咳痰困難。

4.8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禁忌

消化潰瘍活動患者慎用。

4.9 注意事項

1.有消化潰瘍病患者慎用。

2.遮光密閉,置陰涼乾燥保存有效期暫定2年。

4.10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不良反應

偶有輕度頭暈噁心、胃部不適、胃腸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應

4.11 羧甲基半胱氨酸泡騰散的用法用量

首日每次3包,每日3次,以後每次2包,每日3次。兒童:2~5歲,每次1/4~1/2包,每日4次;8~12歲,每次1包,每日3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