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紅木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hóng mù yè

2 拼音名

Shuǐ Hónɡ Mù Yè

3 別名

吊白葉、粉帕葉、炒麪葉、揉白葉、粉桐葉灰葉子、野灰靛葉、摸翻臉、翻臉葉、馬番蓮、抽刀紅、捏面樟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忍冬科植物水紅木的葉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 Ham. Ex D. Don

採收和儲藏:葉全年可採,樹皮春、夏季剝取,均鮮用,或曬乾(樹皮曬前切段)。

5 形態

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對,弧形;革質。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着生於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小腺點,萼齒極小;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鍾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後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3300m的陽坡、疏林或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7 化學成份

葉含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芹菜素(apigenin)。

8 性味

味苦;澀;性平

9 功能主治

利溼解毒;活血。主赤白痢疾;泄瀉疝氣痛經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腫瘡毒;皮癬;口腔炎;燙火傷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或煎水外洗。

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