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暑吐瀉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shǔ tǔ xiè

2 英文參考

summer vomiting and diarrhe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傷暑吐瀉爲病證名[1]。《幼幼集成》:“氣虛身熱,得之傷暑嬰兒之患,夏秋爲甚。”有陰陽二證。陰暑者,因暑而受寒,不慎口腹,過食生冷瓜果,涼茶冷水,以致寒涼受髒,而爲嘔吐瀉利,腹痛等症。治以溫中爲主,加味五苓散;不應,理中湯陽暑者,外中熱邪,內亦煩躁嘔吐瀉泄。”《幼科要略》:“倘熱氣深伏,煩渴引飲,嘔逆者,連香飲黃連竹茹半夏橘皮湯。”

參見食瓜果泄瀉:食瓜果泄瀉爲病證名[2]。《幼科要略》:“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溼,着於脾胃,令人泄瀉,其寒溼積聚,未能遽化熱氣,必用辛溫香竄之氣。”可用平胃散胃苓湯七香餅之類[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6.

治療傷暑吐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