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裏

手陽明大腸經經穴 前臂部腧穴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ǒu sān lǐ

2 英文參考

ShǒusānLǐ LI10[中國鍼灸學詞典]

shǒusānlǐ[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10[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手三裏
漢語拼音Shousanli
羅馬拼音Shousanli
美國英譯名Three Li
各國代號中國LI10
日本10
法國莫蘭特氏GI10
富耶氏GI10
德國DI10
英國Li10
美國LI10

手三裏經穴名(ShǒusānLǐ LI10)[1]。出《鍼灸甲乙經》。代號LI10[2]。別名稱三裏上三裏鬼邪。屬手陽明大腸經[2]。手即上肢,三爲數字,裏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裏[2]

5 出處

鍼灸甲乙經》:手三裏,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6 穴名

手即上肢,三爲數字,裏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裏[3]

手是上肢之泛稱。三,數名。裏,似有三穴之意,大腸與胃,同屬陽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裏巨虛上廉巨虛下廉。《黃帝內經素問》言:“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天地萬物主從之氣,得其中和之宜,則生長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則交通不表,風雨不節,人物即因之生病。三裏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裏”,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裏”。[3]

本穴定位,多謂曲池下2寸。若於曲肘尖處量之,則爲三寸,故名“三裏”。[3]

7 所屬部位

前臂[4]

8 定位

標準定位:手三裏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5][6]

手三裏位於前臂背面,陽池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距曲池穴2寸處[6]

手三裏在前臂,肘橫紋下2寸,陽溪( 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6]。側腕屈肘取穴[6]

手三裏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png

手三裏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手三裏穴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肌肉

手三裏穴的位置

手三裏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處取穴

在前臂,肘橫紋下2寸,陽溪( 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側腕屈肘取穴[6]

側腕屈肘位,當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上1/6與下5/6的交點處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陽溪(手掌側放,拇指伸直向上翹起,腕背橈側有一凹陷處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橫紋終點,再找到肱骨外上踝,兩者連線中點處),兩者連線上曲池下3橫指即是[8]

10 穴位解剖

手三裏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橈側腕長、短伸肌、旋後肌。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神經分佈溫溜分佈着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深支。)。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經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橈側腕長、短伸肌,在橈神經深支的外側,針可深低旋後肌。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深支支配。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後肌[8]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旋後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橈神經深支經過,並有橈神經肌支和橈側動脈分佈[8]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8]

11 功效與作用

手三裏通經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作用

手三裏調氣血,疏經絡,和腸胃作用[8]

手三裏手陽明大腸經穴,近於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內腑”,主要用於大腸腑病和經脈病的治療,如腹痛腹瀉痹證麻木偏癱[8]

手陽明經筋肩胛夾脊,所以也可用於肩背痛的治療[8]

黃帝內經素問》:“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天氣者,鼻司呼吸,採太空之氣也。地氣者,口納飲食,取水谷之氣也。人氣者,一爲先天元氣,一爲後天七情變化之氣,及飲食補助之氣。天樞上下,即天樞穴位之上下之處,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裏統能治之。凡以三裏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經病也。《雜病篇》及《穴法歌》俱雲:“手三裏治肩連臍”等,據此推測手三裏治臍上膈上連及肩背等疾。[8]

12 治病

手三裏主治肘臂疼痛,肢癱瘓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經痛,中風半身不遂,肘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腰背痛,頰腫,瘰癧腹痛腹脹腹瀉霍亂,吐瀉,齒痛口三叉神經痛失音喉痹咽炎,眼目諸疾,胃炎消化性潰瘍瘰癧等。

手三裏主治肘臂疼痛、肢癱瘓麻木腹痛腹瀉腹脹齒痛失音[8]

手三裏主治肘臂痠痛,上肢不遂,齒痛,頰腫,瘰癧腹痛,吐瀉,腰背痛;以及消化性潰瘍[8]

手三裏主要用於五官及腸胃疾患等:如頰腫、口齒痛三叉神經痛喉痹咽炎失音、眼目諸疾、胃炎消化性潰瘍霍亂吐瀉、腹痛中風半身不遂、腰背痠痛、上肢神經痛、肘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瘰癧[8]

手三裏主治腹痛腹瀉;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肘攣不伸;齒痛,頰腫[8]

運動系統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消化系統疾病;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

五官系統疾病:牙痛口腔炎;

其它: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

彈撥手三裏對消除針刺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有效。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8~1.2寸[8][8],局部有酸脹沉重感[8],可向手背擴散[8]

一般直刺0.5~1.0寸[8][8]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擴散

13.2 灸法

可灸[8][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8]

艾炷灸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注意手三裏關節附近,禁用直接灸[8]

14 配伍

手三裏頰車治頰腫[8]

手三裏中脘足三裏潰瘍病[8]腹瀉[8]

手三裏天井少海肘攣不伸[8]

手三裏溫溜曲池中渚豐隆,有利咽喉,清邪作用,治喉痹不能言[8]

手三裏臂臑曲池外關合谷,治上肢不遂[8]

手三裏肩髃合谷,有調理腸腑作用,主治腹脹,吐瀉。

手三裏腎俞委中,有通經活絡作用,主治急性腰扭傷

15 特效按摩

常用拇指手三裏穴,每次1~3分鐘,可治療腰膝痛[8]

艾灸手三裏穴,每次灸5~10分鐘,能顯著增強免疫[8]

16 研究進展

鎮痛作用:針刺手三裏可使皮膚痛閾升高。通過動物實驗和臨牀研究發現,尾核在針刺鎮痛中有一定的作用電針家兔的“手三裏”、“合谷”、“足三裏”、“臂臑”,能在尾核中記錄出誘發電位反應中心在尾狀頭部背側,刺激尾核和電針腧穴,均可使痛閾增高,且在鎮痛中有協同作用[8]

針刺正常人和家兔“手三裏”後,能顯著提高痛閾[8]

消化系統的影響:在X線鋇餐下觀察,針刺手三裏可使胃蠕動增強[8]

針刺正常人和胃患者足三裏,可使弛緩的胃蠕動加強,緊張的胃蠕動減慢,並可解除幽門痙攣[8]

治療肩周炎:多數肩周炎患者的患側手三裏處有明顯的壓痛,故在此針刺、艾灸腧穴注射、腧穴點按等均有治療作用[8]

手三裏爲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有良效。觀察到多數肩周炎患者患側手三裏穴處有明顯壓痛,當指壓或針刺此處壓痛點後,肩痛明顯減輕。

17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腸痛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裏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瘰癧

雜病穴法歌》:手三裏,治舌風舞。

鍼灸大成》:主霍亂遺矢,失音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賦》: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

雜病穴法歌》: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裏

1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0.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8.
  8.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