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藥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ū shī yào gāo

2 《趙炳南臨牀經驗集》

2.1 方名

祛溼藥膏

2.2 別名

祛溼軟膏

2.3 組成

苦蔘4兩,薄荷3兩,白芷3兩,防風2兩,芥穗4兩,連翹4兩,蒼朮3兩,大黃3兩,鶴蝨草3兩,威靈仙4兩,白鮮皮5兩,五倍子5兩,大楓子10兩,青黛面6錢,白蠟120兩,香油(或豆油)20斤。

2.4 功效

清熱除溼,潤膚去痂。

2.5 主治

單純糠疹,魚鱗癬以及皮膚乾燥脫屑皮損;神經性皮炎

2.6 製備方法

先把羣藥碾碎,放入油內浸泡1晝夜,後用文火炸至焦黃,過濾去滓,離火(青黛除外)稱其重量,趁熱兌入白蠟。春、秋季節每斤藥油兌蠟4兩,冬季兌蠟3兩,夏季兌蠟5兩。青黛後下,每斤藥油兌5分,攪拌均勻冷卻成膏

2.7 附註

祛溼軟膏(《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