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ǔ jiù sǎn

2 別名

二姓不傳散(《百一選方》卷七)、不傳散(《普濟方》卷一四七)。

3 處方

蒼朮500克(米泔水浸三日,切,焙乾)幹葛250克(切,焙)甘草120克(炙赤色,切細)

4 製法

上爲粗末。

5 功能主治

四時傷寒,渾身發熱四肢疼痛頭重眼疼。

6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溫服。如要出汗,加連根蔥白6釐米同煎服。滓再煎一服。

7 摘錄

《集驗方">洪氏集驗方》卷三

8 《百一》卷七引王叔鹹方

8.1 方名

普救散

8.2 組成

甘草4兩,生薑2斤(切作片子),蒼朮1斤(銼,削術尤佳)。

8.3 主治

傷寒不問陰陽表裏,但3日以前未分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蔥白2、3寸,水1碗半,煎至8分1碗,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8.5 加減

頭痛,加香白芷腹痛,加香附子,汗出即愈。

8.6 製備方法

上3味淹拌,罨1宿,次日焙乾,研爲粗末。

9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王氏手集》

9.1 方名

普救散

9.2 組成

延胡索2兩,香附子1兩。

9.3 主治

小兒心痛不止。

9.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白湯點服。

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0 洪氏集驗方》卷三

10.1 方名

普救散

10.2 別名

二姓不傳散、千金不傳散、不傳

10.3 組成

蒼朮1斤(米泔浸3日,切,焙乾),幹葛半斤(切,焙),甘草4兩(炙赤色,切細)。

10.4 主治

四時傷寒,渾身發熱四肢疼痛頭重眼疼,不問陰陽二證。

10.5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要出汗,加連根蔥白2寸同煎,並兩服滓再煎1服,不拘時候。

10.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7 用藥禁忌

不得犯銅鐵器。

10.8 附註

二姓不傳散(《百一》卷七)、千金不傳散(《普濟方》卷一四七引《澹寮方》)、不傳散(《普濟方》卷一四七)。《魏氏家藏方》有香白芷六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