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腺瘤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zhī xiàn xiàn liú

2 英文參考

sebaceous adenoma

4 疾病概述

皮脂腺腺瘤是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細胞組成的良性腫瘤皮脂腺腺瘤主要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細胞組成,多數形成小囊腔。間質豐富爲纖維結締組織。部分腫瘤可見組織細胞及異物巨細胞,不含膽固醇結晶。有的腫瘤可見多數導管擴張或呈明顯的嗜酸細胞化生,此時囊腔常不明顯。粘液卡紅染色,導管上皮及腔內容物呈局竈性陽性皮脂腺細胞陰性反應

5 疾病描述

本病爲一良性器官腫瘤,由分化不完全的皮脂腺增生所引起。

6 症狀體徵

本病罕見,男性多見,平均患病年齡超過60歲。通常爲一單發圓形結節,表面光滑或疣狀,質硬,底部略呈蒂狀,皮色或蠟黃色。常見於面部或頭皮,特別是鼻部及頰部,偶見於口腔粘膜。其直徑多不超過1cm。

本病有個別病例合併系統性癌症。有報告多發性皮脂腺腺瘤合併多發胃腸道惡性癌腫者(Muir-Torre綜合徵)。也有合併結腸腺瘤息肉腺癌者。

7 病理生理

腫瘤境界非常清楚,是由許多形態大小不一的小葉所組成。周圍有假包膜,位於真皮中下部。在小葉內可見兩種類型的細胞

(1)與正常皮脂腺周邊的細胞相同,相當於未分化的生髮細胞(即基底細胞),可有數層,並常伸向小葉內,與中央成熟皮脂腺細胞混雜在一起。

(2)屬於成熟皮脂腺細胞。此外,在這兩種類型細胞之間還有一些過渡階段的細胞。生髮細胞皮脂腺細胞在小葉內分佈也不一致。有些小葉主要含生髮細胞,類似基底細胞瘤

另一些小葉主要含皮脂腺細胞,類似成熟皮脂腺小葉。但大多數的小葉內,這兩種類型的細胞比例大致相等,其排列往往是生髮細胞在外,包圍着皮脂腺細胞團塊。如用脂肪染色,則皮脂腺細胞和過渡性細胞中,均有脂質存在。有些較大的小葉中央含有囊腔,系由成熟皮脂腺細胞崩解而成。此外,還可見有角化的鱗狀上皮細胞竈,則可能爲向皮脂腺導管分化的部分。

8 診斷檢查

臨牀上本病需要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上皮瘤皮脂腺癌組織細胞瘤及黃色瘤區別。皮脂腺上皮瘤的瘤細胞向正常皮脂腺分化的傾向少,更接近基底細胞瘤的特點,而不像皮脂腺腺瘤分化好。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往往在中央見一大導管,周圍有成熟皮脂腺小葉。故皮脂腺腺瘤的診斷與鑑別診斷需作病理檢查方能確定。

9 治療方案

外科手術切除。

10 特別提示

皮脂腺腺瘤比較罕見,男性多於女性,患者平均年齡 50 歲以上,好發於頭和頸部,尤其面部,與 Muir-Torre 綜合徵有關。

10.1 皮脂腺腺瘤皮脂腺腺痣的區別

皮脂腺腺痣與皮脂腺腺瘤雖都是發育異常的皮膚病,且都以皮脂腺不完全分化性增生爲主要特徵,但兩者間存在着顯著的差異。

從發病年齡看:皮脂腺腺痣在人出生時就有,或在出生後不久發生,偶有成年期發生者;而皮脂腺腺瘤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

從皮損部位看:前者多發於頭皮或面部,以單發爲主;後者孤立性發作者常見於頭皮或面部,多發性則以軀幹爲好發處。

從皮損形狀看:皮脂腺腺痣表現爲略高出皮面之淡黃至黃色蠟樣,圓形、卵圓形或斑塊狀,邊緣不整齊,表面平滑或呈顆粒狀,無毛髮,至發育期,明顯隆起,黃色加重,成年期後,變成疣狀或乳頭狀,質地堅實;皮脂腺腺瘤表現爲皮損高出皮面,呈圓球形,直徑小於1cm,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底部常略帶蒂狀。

從繼發或併發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繼發基癌乳頭狀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鱗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併發內臟癌腫,尤其是胃腸道多發性癌。

從治療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電切或手術切除爲主;皮脂腺腺瘤以手術切除爲有效治療手段。

11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