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切除術

手術 頸部囊腫、瘻管手術 普通外科手術 頸部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3 分類

普通外科/頸部手術/頸部囊腫瘻管手術

4 ICD編碼

40.2901

5 概述

囊狀淋巴管瘤切除術用於頸部囊腫瘻管手術治療。 囊狀淋巴管瘤是由胚胎淋巴組織發展所致的囊性腫瘤。多在胸鎖乳突肌的後方,可發展到鎖骨上窩,並可突出伸入肌肉筋膜間隙。

囊狀淋巴管瘤的囊壁很薄,內含黃色或褐色的淋巴液自然好轉的可能性很小,對一些小型的囊腫尚無嚴重壓迫症狀者可暫行觀察。

幼兒有較大的囊腫,但無壓迫症狀者,可等待到3~4歲再行手術,此時發育成熟,手術解剖層次比較清楚。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可考慮做穿刺抽吸,注射硬化劑和放射治療。穿刺抽吸可解除囊腫的張力,減輕壓迫症狀。但由於囊內液體會再度積聚,而且穿刺可引起感染等併發症。注射硬化劑對體積較小的囊腫可能有療效,但因囊腫多與主要的淋巴管相交通,使注入的硬化擴散而降低了局部的藥物濃度,難以奏效。且用藥劑量容易超出安全劑量而產生危險性。

放射治療無可靠的療效,而且放射區組織粘連從而增加了以後手術的難度。所以切除囊腫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6 適應

囊狀淋巴管瘤切除術適用於囊狀淋巴管瘤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或較大的腫塊有礙美容者。

7 麻醉體位

需做廣泛解剖的手術氣管插管全麻爲宜,有利於保持呼吸道通暢。較小型的囊腫切除可做局部浸潤麻醉體位,取仰臥位,若囊腫邊界達頸後部或在鎖骨上窩,應在肩下墊布枕,將頭偏向健側。置頸部於適度後伸位。囊腫邊緣達腋窩者,需將上臂外展。

8 手術步驟

1.切口需根據囊腫的位置和範圍而定。小的囊腫可在腫瘤的中心做順皮紋的切口,大的囊腫需在囊腫的中央部位做梭形切口,以去除部分皮膚(圖1.1.3.3-1)。

2.切開皮膚、頸闊肌和頸筋膜淺層,顯露囊腫。有時在皮下組織的淺層即見有囊腫的小房。囊狀淋巴管瘤有完整的包膜,沿包膜做鈍性分離,遇有跨越囊腫表面的小血管,應一一分離結紮。儘量保持囊壁的完整。使向深層組織器官伸延的囊腫突出部保持充盈的狀態,從而易於分離,避免殘留組織(圖1.1.3.3-2)。

3.囊腫壁菲薄,遊離囊腫的淺部時,應在包膜和周圍組織的界面中分離。當囊腫淺部已從周圍組織分離出來後,在其表面覆以溼紗布,用推、移、壓、提的手法顯露囊腫周圍的解剖平面,動作務求輕柔,不用組織鉗等器械夾持囊壁,避免囊腫破裂。一旦囊壁破裂,囊內積液流出,囊腫伸延的突出部萎陷即難以完全切除(圖1.1.3.3-3)。

4.顯露囊腫底部需分離胸鎖乳突肌後緣和斜方肌前間隙。在胸鎖乳突肌上段後緣近舌骨平面處,注意副神經由此進入斜方肌深面,將此神經牽開,觀察囊腫深面是否與頸血管鞘有粘連。爲避免損傷頸內靜脈和頸總動脈分離此處粘連時宜剪開頸動脈鞘,將囊腫的突出部和頸部重要血管分離後,將囊腫完全切除。

囊腫發展到頜下三角區時,分離時應防止損傷面神經舌下神經。在鎖骨上區應辨明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圖1.1.3.3-4)。

5.大的囊狀淋巴管瘤或與血管神經粘連難以完全切除時,可在囊腫的主體切除後,用碘酊石碳酸乙醇處理殘留的組織,創口內用碘仿紗條填塞。仔細止血,放置橡皮片引流管或菸捲引流經原切口或戳口安置引流管。用不吸收線縫合頸闊肌。縫合皮膚時應修整創緣,去除多餘的皮膚注意減少死腔和切口的美觀。切口外做局部加壓包紮。

9 術後處理

囊狀淋巴管瘤切除術手術後24~48h可去除引流物。應用碘仿紗條填塞創口者,應在術後3~5d更換敷料,以後每隔日或每日更換敷料1次,直至創口癒合。

10 併發症

創口下淋巴液積聚,多因淋巴囊腫小房有殘留,可酌情穿刺,排除積液,使殘腔逐日縮小,促其粘連癒合。有時殘餘的小房組織可能退化消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