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鴉糊

中藥學 化瘀止血 祛風除溼 中藥材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ǎo yā hú

2 中醫大辭典》·老鴉糊

老鴉糊中藥名,出自《福建民間草藥[1]

2.1 別名

魚膽、猴草、米篩花[1]

2.2 來源及產地

馬鞭草科植物老鴉糊Callicarpa bodinieri lévl. var. giraldii Hesse ex Rehd.的根、莖、葉、果實[1]分佈華東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1]

2.3 性味

苦、辛,涼[1]

2.4 功能主治

功在散瘀止血祛風除溼[1]

1.治內出血尿血[1]。內服:煎湯,15~30g,或研粉,每次3g,每日三至四次[1]

2.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取葉、果實研末外敷,或鮮葉搗敷[1]

3.治風溼關節痛,根15~30g,水、酒煎服;頸淋巴結結核。根250g,煮雞蛋3個,喫蛋,一次喫完[1]

2.5 藥理作用

本品水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抑制作用[1]

3 《*辭典》·老鴉糊

3.1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3.2 拼音名

Lǎo Yā Hú

3.3 別名

萬年青(《植物名實圖考》),魚膽(《中國樹木分類學》),牛舌癀、猴草、粗糠草、粥香(《福建民間草藥》),沒翻葉、大麻雀米、雞米樹、菜子木、紅泡果(《貴州民間藥物》),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篩花、米篩子、大葉鯉魚瀉子、毛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4 來源

馬鞭草科植物老鴉糊的根、莖、葉、果實。5~10月採,鮮用或曬乾

3.5 形態

灌木,高達3米。小枝有粗糠狀短柔毛或平滑無毛。葉對生;闊橢圓形以至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爲小齒牙齒牙狀,下面疏生星狀毛及腺點;葉柄長0.5~1釐米。密生的聚傘花序,徑2~3釐米;總梗有短柔毛,與葉柄等長或短於葉柄;花水紅色;萼短鍾狀,截形;花冠短筒狀,4裂;雄蕊4,長7毫米,花絲較花冠裂片爲長,花葯廣橢圓形;雌蕊1,子房4室。核果,堇紫色,徑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曠野間。分佈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雲南、廣東、福建等地。

3.7 性味

苦辛,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微寒,味辛。"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澀。"

3.8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散瘀解毒。治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尿血

①《植物名實圖考》:"截瘧。"

②《福建民間草藥》:"驅風除溼,殺蟲解毒,散結化瘀。"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收斂止血祛風除溼。"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燻洗。

3.10 附方

①治關節炎老鴉糊根二兩,豬蹄半斤,黃酒二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鮮老鴉糊葉搗爛後敷傷部。(《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外傷出血老鴉糊葉、果實曬乾研粉外敷,或鮮葉搗爛外敷傷處。

④治內出血老鴉糊幹葉研粉,每次一錢,每天三、四次,開水沖服

⑤治尿血老鴉糊葉、白茅根活血丹各一兩,檵木葉五錢,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皮下漏血:鮮老鴉糊葉、莖半斤。水煎燻洗。

⑦治凍瘡老鴉糊葉一握。煎湯燻洗,不斷擦患郎,日洗一兩次。

⑧治蛇傷:老鴉糊根二兩切碎。酌加水煎服。(⑥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3.11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0.

用到中藥老鴉糊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