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骨缺損的整復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àng gǔ quē sǔn de zhěng fù

2 註解

眶緣骨質缺損的修復

3 骨移植術

3.1 適應

眶緣骨質缺損。

3.2 術前準備及麻醉

眼部及一側髂骨常規術前準備。

眼部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切取髂骨可採用硬膜外麻醉

3.3 手術步驟

髂骨切取方法:術側臀部稍墊高。將髂部皮膚向一側推移,順髂前上嵴作皮膚切口分離皮下組織暴露髂骨嵴(圖1)。

圖1圖2

作“├┤”形骨膜切口,用骨膜剝離離子向兩側分離骨膜暴露所需範圍的骨質。先用骨鑿垂直劈開兩側髂嵴,然後中央部順髂嵴劈開骨質,取下內側的骨片,骨蠟止血(圖2)。

骨片用生理鹽水紗布包裹待用。縫合骨膜、皮膚。48小時內放置引流條,局部壓迫包紮,敷料外壓以沙袋2~3天(圖3)。

圖3

4 眶緣骨移植術

1.於缺損下方平行眶緣作皮膚切口。向四周充分遊離軟組織,上方達眶緣(圖4)。

圖4圖5

2.於缺損下緣順眶緣切開骨膜,向上剝離至眶緣,充分暴露缺損區(圖5)。

3.根據缺損範圍的形狀大小、深度,可以採用下述方法骨移植:①將髂嵴的遊離骨片,進行雕鑿,使它的形狀大小、厚度正好與植牀密切接觸。將加工後的骨移植片放入骨膜下的骨創面內,如有較大的縫隙,可用小碎骨片填補、塞緊,縫合骨膜;②也可將取自髂骨嵴的遊離骨片分解成爲小塊骨折片,於骨質缺損區進行堆砌成形,注意骨片間必須密切接觸,縫合骨膜(圖6、7)。

圖6圖7

4.將缺損區下方軟組織作成移行瓣或易位瓣覆蓋術區。切除皮膚瘢痕,採用移行皮瓣或易位皮瓣修復皮膚創面。如眶緣骨移植範圍較大,局部應作瞼緣縫合。術後加壓包紮(圖8)。

圖8

4.1 中注意事項

1.較大範圍的遊離骨片,也可用鋼絲或尼龍線與四周眶骨固定。

2.移植的骨片必須與植牀密切接觸,否則不易成活,形成死骨。如有較大的縫隙,或進一步加工雕鑿,或用小碎骨片堵塞。

3.如骨質缺損區無骨膜,可利用四周軟組織覆蓋的方法予以固定。

4.2 術後處理

術後加壓包紮,1周後首次換藥,術後10天拆除皮膚縫線。繼續用彈力繃帶包紮2周。有瞼緣縫合的,可於術後3個月切開。

如術後局部表面不平整,可於術後3~6個月重新切開皮膚、軟組織,鑿平骨質

5 羥基磷灰石修補術

5.1 適應

同前。

5.2 術前準備及麻醉

同前。

5.3 手術步驟

1.於缺損一側作切口,切開皮膚眼輪匝肌,直達眶骨。分離四周軟組織暴露眶骨缺損區。如有骨膜,可於缺損區一側平行眶緣切開骨膜,剝離骨膜暴露骨質缺損部位,整修創面(圖9)。

圖9圖10

2.根據缺損範圍的形狀大小、深度,對塊狀的羥基磷灰石進行雕鑿,用手術刀或銼均可,加工時避免用力過大造成羥基磷灰石碎裂。將加工後的羥基磷灰石塊植入骨膜下,縫合骨膜,如無骨膜,可用尼龍線將其固定在缺損周圍的骨膜上(圖10)。

將一側的軟組織作成移行瓣覆蓋於術區。

縫合皮膚切口,加壓包紮。

5.4 中注意事項

1.術中羥基磷灰石塊必須與植牀固定好,可加快血管化,如有縫隙可用手術刀或銼進一步加工,或用小碎塊堵塞。

2.羥基磷灰石表面需要覆蓋軟組織,有利於血管化。如植入骨膜下,有可能有成骨誘導作用

5.5 術後處理

術後加壓包紮,5天后首次換藥,7天拆除皮膚縫線。繼續用彈力繃帶包紮2周。

6 有機玻璃修補術

6.1 適應

同前。

6.2 術前準備及麻醉

同前。

6.3 手術步驟

有機玻璃植片製作方法:術前認真檢查眶骨缺損的範圍、大小、深淺、形狀等。切取一塊稍大的2mm厚的透明有機玻璃板。用蚊式鉗夾持後在酒精燈上烤軟,立即墊以數層紗布將它緊壓於頭顱骨的相應眼眶骨缺損部位,時間約15~20秒,取下後用牙鑽仔細修整外形,使之與眼眶缺損部位一致,兩側打眼,認真拋光。浸泡於器械液或新潔爾滅溶液內備用,也可以放於福爾馬林內消毒,但不可於酒精溶液浸泡消毒

眼眶缺損部位下緣平行眶緣切開皮膚眼輪匝肌暴露眶骨。向眶緣潛行分離

眼眶缺損部位下緣,平行眶緣切開骨膜,向眶緣剝離,充分暴露眶骨缺損區至四周部分健康骨質。修整眶骨缺損邊緣及基底部。

將有機玻璃放入缺損區,對齊兩側眶緣,將骨膜翻回覆位,間斷縫合。

如缺損區無骨膜,可將有機玻璃板與四周骨膜固定縫合。也可用克氏針於有機玻璃板兩端相應部位的健康骨質上打孔,用細鋼絲穿過擰緊固定,剪斷鋼絲後其斷端切勿豎起,可將它向裏彎轉(圖11)。

圖11

眶骨缺損區下方作一移行的軟組織瓣覆蓋術區。

間斷縫合皮膚切口。加壓包紮。

6.4 中注意事項

1.有機玻璃板植片,不宜過厚,否則不易加工,一般2mm厚爲宜。如術中大小不合適修整骨缺損區,或修改有機玻璃板。弧度有缺陷可在酒精燈上烤軟後直接在缺損區加壓成形(注意溫度不宜太高)。

2.如有機玻璃植片較大,則中間可打數孔,有利於粘連固定。

3.有機玻璃植片不要用酒精浸泡消毒

6.5 術後處理

術後48小時首次換藥,後隔日換藥,7天拆除皮膚縫線。

7 眶底骨折修復

7.1 適應

陳舊眶底骨折,眼位下降,眼球上轉受限。

7.2 術前準備及麻醉

眼部常規術前準備。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手術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手術僅鬆解眶底粘連,用一充填物墊於眶底,以期托起眼球,因此外貌有所好轉,眼球運動也有所好轉,複視可能減輕,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復。因爲它可能合併有眶內側壁骨折,眶內容疝入篩竇內,以及眼外肌神經損傷

7.3 手術步驟

7.3.1 眶底骨膜羥基磷灰石填補術

1.手術切口有兩種選擇。①沿眶下緣下方平行下眶緣切開皮膚眼輪匝肌暴露下眶緣。②沿睫毛緣下2mm平行下眶緣作切口,於外眥部順上瞼緣弧度向顳下作伸延切口,長1cm。切開皮膚眼輪匝肌下瞼緣中央作牽引縫線,於眼輪匝肌與瞼板間潛行分離,至下眶緣(圖12)。

圖12圖13

2.於眶緣下方順下眶緣切開骨膜,用剝離子沿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潛行剝離。切斷眶骨膜與眶骨間的粘連,使之成爲骨膜下間隙(圖13)。

3.將預先準備好的羥基磷灰石板塊小心送入骨膜下間隙內。羥基磷灰石板塊大致呈三角形,厚度略小於眼球下移的幅度,三角形板塊基底中寬約2cm,深度爲2~2.5cm,放入骨膜下間隙時,基底部與下眶緣平齊。立即作兩眼對比,如術眼眼球仍比健眼低,可根據相差距離於原植入第二塊羥基磷灰石板塊。如兩眼對比術側眼球高於健側,或取出原植入的板塊,用手術刀或銼修薄,或於眶緣內壓斷羥基磷灰石板塊予以調整。如術眼眼球與健眼眼球位置大致接近時,上瞼凹陷也會明顯改善(圖14)。

圖14圖15

4.間斷縫合骨膜(圖15)。

分層縫合眼輪匝肌皮膚。壓迫包紮。

7.4 中注意事項

1.消毒鋪蓋手術巾時,應暴露雙眼,以利術中觀察對比。

2.羥基磷灰石板塊放入眼眶正下方骨膜下,深度達眼球後壁。

3.眼球明顯內陷患者,適當加大植入板塊的寬度與深度,可以同時改善眼球內陷的程度。

4.如眶下壁有骨質缺損,植入羥基磷灰石板塊應大於缺損範圍。

7.5 術後處理

加壓包紮,術後5天首次換藥,以後隔日換藥,術後10天拆除縫線,仍用彈力繃帶包紮2周。

8 爆裂性骨折眼球內陷的整復

8.1 適應

眼球內陷

8.2 術前準備及麻醉

常規術前準備。

手術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進行。

術前應向患者解釋,手術後將明顯改善眼球內陷程度,不一定雙眼完全對稱,因此,如果患者保存視力,則仍然可能有複視

8.3 手術步驟

1.顳側眶緣外3mm,順眶緣作弧形切口,切開皮膚眼輪匝肌暴露顳側眶緣。顳側眶緣外,順眶緣作弧形切口,切開骨膜,用骨膜離子向眶尖方向剝離骨膜,使呈一寬大的骨膜下間隙(圖16)。

圖16圖17

2.用小塊的羥基磷灰石放入顳側骨膜下間隙,大小約3~5mm,深度相當於眶緣後25mm處,也即球后與眶尖部之間,植入的量以使其眼球突出度與健眼基本對稱即可(圖17)。

縫合眶緣骨膜

分層縫合眼輪匝肌皮膚。壓迫包紮。

8.4 中注意事項

1.儘量採用全身麻醉,避免因注入多量局部麻醉藥,影響估價植入羥基磷灰石的總量。

2.羥基磷灰石不宜植入過深,可能壓迫眶尖部組織,不僅影響眼球活動,且可影響視力局部麻醉下手術時,如果患者保持一定視力,可詢問視力有無變化,複視有無變化。全身麻醉下手術,必要時可觀察眼底,有無視網膜中央動脈受壓現象。

3.羥基磷灰石也不宜植入過淺,可能骨膜隆起部分將眼球推向對側,呈眼球向內側移位現象。

8.5 術後處理

加壓包紮。5天后首次換藥,後隔日換藥,10天后拆除皮膚縫線,繼續用彈力繃帶壓迫包紮2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