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牯牛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gǔ niú

2 全國中草藥彙編》:九牯牛

2.1 拼音名

Jiǔ Gǔ Niú

2.2 來源

蓼科九牯牛Polygonum rude Meisn.,以全草入藥。

2.3 生境分佈

貴州。

2.4 性味

辛、微甘,溫。

2.5 功能主治

通經,鎮痛。主治月經不調,勞傷。

2.6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泡酒服。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九牯牛

3.1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3.2 拼音名

Jiǔ Gǔ Niú

3.3 別名

黑酸杆、地柏、蓼草、羊耳朵、酸蘭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倒毛蓼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molle D Don var.rude(Meissn.)A.J.Li[P.rude Meissn.;P.Paniculatum Bl.var.Rude(Meissn.)Steward」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晾乾。

3.5 形態

直立草本,高達1m。多分枝,植株被緊貼的倒伏毛,尤以節處、葉柄和葉面中脈處較顯着。葉互生;葉柄粗壯,長l-1.5cm;托葉鞘膜質,偏斜;葉片近革質,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2cm,寬3.5-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脈羽狀,下面干時呈暗黑色,背面脈上有毛,葉全緣。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花被5裂,白色;雄蕊8枚;花往3,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果期夏秋季。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2200-3000m的高山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3.7 性味

辛;微甘;性溫

3.8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止痛。主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癆傷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或浸酒

3.10 附方

1.治月經不調(腹脹痛):九牯牛三至五錢,大馬蹄草三錢。煎酒服。2.治癆傷:九牯牛一兩,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

3.11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九牯牛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九牯牛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