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中妙香散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àn zhōng miào xiāng sǎn

2 組成

黃芪30g,太子參12g,淮山藥30g,莪術6g,甘松5g,木香5g,蒲公英20g,炙烏賊骨30g,茯苓12g,甘草5g。

3 功能

益脾胃、行氣止痛。

5 用法

1劑/d,水煎服。若以該劑製成粉劑效更佳,每服10g,日服3次,以米湯調服

6 方解

慢性胃炎胃潰瘍中醫學胃脘痛”、“嘈雜”、“泛酸”等範疇,是臨牀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因其病程長,纏綿難療,複發率高,臨牀頗感棘手。究其病因,多由情志失調、飲食失節、飢飽不時及感受風寒等導致脾胃運化失常而致。久之脾胃氣虛氣虛而致氣滯氣滯則瘀阻,故其病情常虛實夾雜,呈現本虛標實之象。治病必求於本,本方立意以扶正益氣爲主,在古方妙香散的基礎上化裁而成。

方中重用黃芪益氣扶正,輔以太子參山藥茯苓甘草培中健脾莪術乃血中氣藥,功能行氣破瘀;方中以黃芪莪術益氣化瘀,使破瘀無畏耗氣,氣旺能助瘀化,瘀化能助氣行,從而促進局部受損組織修復正氣由是而生。佐木香行氣止痛,甘松芳香行氣,《本草綱目》雲:“芳香能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驗之臨牀,甘松行氣止痛,效果頗佳。方中蒲公英甘平、微苦、微寒能治瘡癰,現代藥理證實其具有廣譜抗菌消炎作用,對胃幽門桿菌抑制作用甘松蒲公英,皆非王道久用之藥,然將二藥合用,互糾其偏且伍於大隊培中藥中,使其止痛抗炎之作用相得益彰,雖療程較長,用之可保無礙。烏賊骨收澀制酸止血,其所含碳酸鈣等成份,能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從而緩解“嘈雜”、“泛酸”諸症。綜觀全方,在益氣培中、行氣活血功能中,起到護膜、收斂、止痛的效果,對慢性胃炎糜爛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尤爲適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