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鬱喘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ǒ yù chuǎn

2 英文參考

dyspnea due to fire-evil stagnation

pyro-stagnated asth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火鬱喘爲病證名[1]。指因火邪內鬱而致的氣喘[1]。見《雜病源流犀燭·咳嗽哮喘源流》。多由邪熱內鬱肺氣壅遏不宣而成[1]。症見喘促、厥逆、神情悶亂等[1]。《醫貫·喘》:“又有一等火鬱之證,六脈微澀,甚至沉伏,四肢悉寒,甚至厥逆,拂拂氣促而喘,卻似有餘,而脈不緊數,欲作陰虛,而按尺鼓指,此爲蓄鬱已久,陽氣拂遏,不能營運於表,以致身冷脈微而悶亂喘急。”治宜宣散蓄熱,如逍遙散加茱連等[1]。《醫宗金鑑·喘急死證》:“面赤浮腫,謂之火鬱之喘,宜瀉白散。”

參見火喘火喘爲病證名[2]。見《醫林繩墨·喘》。又名火炎上喘,或火炎肺胃喘[2]。指火熱上逼,氣粗而盛的氣喘[2]。《丹溪心法·喘》:“戴雲: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本證多因胃有實火,膈有稠痰,痰火上衝,肺氣不降所致[2]。治宜清火滌痰清肅肺氣爲主[2]。方如導痰湯白虎湯枳殼黃芩瓜蔞仁等藥[2]火喘亦有因衝脈之火上逆而作者[2]。《東醫寶鑑·喘》:“平居則氣平和,行動氣促而喘者,是衝脈之火上攻也。”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7.

治療火鬱喘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