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雲德

現代 人物百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u yún dé

侯雲德,男。分子病毒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

2 簡介

侯雲德195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隨後被分配到北京中央衛生研究院微生物病毒室工作。1958年赴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1962年回國後一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病毒學研究所從事病毒研究工作。1983年晉升爲研究員,1984年被評爲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1984年任病毒所副所長,1985年任所長至今。1986年任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規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1990年被收入英國劍橋和美國傳記研究所出版的《世界名人錄》。

3 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貢獻

侯雲德同志從事醫學病毒學研究近40年,在干擾素及痘苗病毒基因結構功能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建樹,爲我國醫學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1 干擾素研究

侯雲德同志對干擾素的研究是從研究副流感病毒開始的。早在50年代末留蘇期間發現仙台病毒有不同的變異株,並證明它對人的致病性;發現該病毒在單層細胞培養上的急性細胞融合現象,並闡明瞭機理。以後國際上發展爲70年代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時,他的有關著述曾受到廣泛重視。由於他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原蘇聯高教部破格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他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分離了我國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

70年代初他對我國傳統中藥黃芪的抗病毒和對干擾素作用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發現黃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可以誘生干擾素,增加NK細胞的活性,促進19S抗體形成細胞的產生sIgA水平,增加二倍體細胞在體外的存活壽命,並在臨牀上證實黃芪可預防感冒並發現黃芪干擾素協同作用

70年代中後期侯雲德同志對人白細胞干擾素的誘生及純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人臍血白細胞具有較強的干擾素誘生能力,選育出高產病毒株NDV-F系,最終研製成臨牀級干擾素製劑。1979年他創立了干擾素mRNA在非洲鯽魚卵母細胞翻譯系統,由於操作系統簡便而受到當年國際干擾素大會的高度評價,隨後被選入著名的《酶學方法》系列叢書。1982年他發表了α型干擾素cDNA克隆與表達的論文,成爲我國基因工程研究的開創性文獻之一。隨後他於1983年採用TGATG序列成功地使融合的α1型干擾素蛋白,1984年他在研究重組干擾素基因表達載體的研究;1987年他和他的學生組建成溫控型的原核高效表達載體pBV220系列,現已在全國普遍推廣。1990年又組建成帶有原核增強子樣序列的pBV320系列通用型高效表達載體。經過10餘年的持續努力,他研製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亞型的基因工程干擾素系列產品,其中重組α1b、α2a型干擾素已於1992年獲得國家新藥證書重組α1b型干擾素是國際上獨創的一類新藥產品,也是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多肽藥物,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副作用低的優點;因此獲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獲得的基因工程產品新藥證書已有5個。

近年來,他又在干擾素基因的改造、導向干擾素的研製、妊娠干擾素及中國人基因干擾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1992年他發現並克隆與表達了中國人α1型干擾素基因的2個新等位基因,進而證明新發現的α1c/d型基因在一部分中人中佔有優勢;1987-1992年他先後經基因改造獲得活性有明顯改善並具有應用前景的α1/86D干擾素突變體及γ干擾素與上皮生長因子融合蛋白,1992年他克隆並表達了可能與生殖生理有關的中國人ω干擾素基因,1992年研製成一種具有腫瘤細胞向性的腦啡肽干擾素。這些工作使我國干擾素研究能夠密切跟蹤國際前沿動向,並有所創新。由於他在我國基因工程干擾素方面的開拓性貢獻,曾連續兩屆作爲中國的代表當選國際干擾素協會理事。

3.2 痘苗病毒基因組的結構功能的研究

痘苗病毒是最大的動物病毒,它的基因結構功能的研究是當今病毒學中的一項重大課題,在理論和應用上均有重要意義。早在1984年他就構建了我國痘苗病毒疫苗株(天壇株)的基因文庫,經10年努力,現已全部完成該病毒基因組(189,274kb)的測序與分析,這是國內完成的目前最大的一個生命體的完整基因組序列,並有多項重要發現。1985年他在英國《普通病毒學雜誌》上首次報道了痘苗病毒基因組的HindⅢP片段,補充更正了國外學者的結論,隨後被國外其他學者所證實。1989年他發現痘苗病毒血凝素是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新成員,這是已知功能的一個病毒蛋白屬於該家庭的首例報道。該工作首先被英國牛津大學的同行所驗證並由該校研究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權威Williams博士推薦給美國《實驗醫學雜誌》免審發表。隨後有關的國際權威科學家如研究痘苗病毒的Moss博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病毒免疫學的Oldstone博士(美國Scripps Clinic研究基金會)以及研究HLA分子結構的Wiley博士(哈佛大學)先後來信肯定了該項發現並作出高度評價。以後英國和美國學者在該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在痘苗病毒及其他痘苗病毒蛋白中發現了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超家庭成員。該項研究成果被認爲對病毒的起源與進化病毒宿主關係的研究具有重要啓發意義,並且是這一方面的前驅性著述。1990年他又發現痘苗病毒 HindⅢK片段編碼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該蛋白可能與痘苗病毒毒力有關。1992年他又發現我國痘苗病毒疫苗株與國外哥本哈根株的基因組序列在側翼區存在較大差異,爲比較和闡明痘苗病毒毒力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上述研究成果表明,他所領導的我國痘苗疫苗基因結構功能的研究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3.3 其它醫學病毒基因組的克隆分析

他從我國婦女性疣組織分離克隆了一株人乳頭瘤病毒6型,經測序鑑定爲國際上的一個新變種;他闡明瞭慢性宮頸炎病毒病因,並證明乳頭瘤病毒16型、單純皰疹病毒2型和鉅細胞病毒慢性宮頸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單純皰疹病毒2型基因組的基因文庫。在實驗室又研製成多種基因工程細胞因子淋巴因子,並大力促進我國基因工程產品的產業化。

4 論文及著作

侯雲德同志在國內外雜誌上先後發表科學論文250餘篇;主要著作有7部,部級以上全國性的成果有14項。他於1981年編著了《干擾素及其臨牀應用》一書,這是我國干擾素研究方面的第一部論著,該書既有理論深度,又密切聯繫臨牀實踐,還概括了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曾被評爲1978-1981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他1985年主編的《病毒基因工程原理與方法》一書,是中國學者根據國內經驗編寫的第一部基因工程技術專著,對於推動基因工程技術在我國醫學病毒學界的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1990年他編著了專業跨度極大的《分子病毒學》一書的全部章節,這部100多萬字的專著系統介紹了各科病毒分子結構功能,概括了國內外及作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80年代國際上分子病毒學的研究進展,也是我國病毒學界的一部最爲全面、系統病毒學專著。1994年10月第三屆亞太醫病毒大會確認他對醫學病毒學做出的突出貢獻並授予榮譽獎勵。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