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清 黃宮繡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溫散

(葷辛)通肺氣利腸胃薤(專入肺大腸。即子)。亦動滑藥耳。故書皆載調中助陽。散血疏滯。定喘安胎利產。及治湯火傷損。緣薤味辛則散。散則能使在上寒滯立消。味苦則降。降則能使在下寒滯立下。氣溫則散。散則能使在中寒滯立除。體滑則通。通則能使久痼寒滯立解。是以下痢可除。(王好古曰。下重氣滯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滯。)瘀血可散。(本經治金瘡瘡敗。取辛以泄氣。溫以長肉也。)喘急可止。(是風寒喘急千金方用之。)水腫可敷。(是風寒水腫。生搗敷之。搗汁生飲。)胸痹刺痛可愈。(仲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胎產可治。(俱指寒滯而言。)湯火及中惡卒死可救。(湯火傷和蜜搗用。肘後方治中惡卒死。用薤汁灌鼻中。韭汁亦可。)實通氣滑竅助陽佳品也。功用有類於韭。但韭則止入血行氣補腎陽。此則專通寒滯及兼滑竅之爲異耳。取白用。忌牛肉。(黃帝雲。薤不可同牛肉作羹。食之成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