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

經穴別名 腧穴學 經外奇穴 中醫基礎理論 鍼灸學 中醫學 人體部位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íng táng

2 英文參考

nose(鼻)[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cupoint chart(鼻準)[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明堂

明堂指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位於四圍之中,凡朝會及各處祭祀、慶賞等大典皆於此進行。《黃帝內經素問·著至教論》:“黃帝明堂,召雷公而問之。”[1]

4 人體部位名·鼻·明堂

明堂人體部位名,指鼻。以其位居面部中央,故名。《黃帝內經靈樞·五色》:“明堂者,鼻也。”[1]

5 人體部位名·鼻準·明堂

明堂特指鼻準[2]。爲體表部位。又名準頭鼻尖面王。是鼻前下端隆起之頂部。《東醫寶鑑》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今解剖學鼻尖。其色澤的改變可作爲脾胃病望診的參考。

6 鍼灸經穴圖書·明堂

明堂指針灸經穴圖書。如《明堂圖》《明堂經》等。[2]

7 古時謂鍼灸模型表明腧穴的標誌點·明堂

明堂在古時謂鍼灸模型表明腧穴的標誌點爲明堂。《醫說》:“今醫家記鍼灸之穴,爲偶人點志其處,名明堂。”將人體經脈孔穴圖稱爲“明堂圖”或“明堂孔穴圖[2]

8 經穴別名·明堂

明堂經穴別名,即上星[2]。《太平聖惠方》:“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是穴。”

穴位上星
漢語拼音Shangxing
羅馬拼音Shanghsing
美國英譯名Super Star
各國代號中國GV23
日本23
法國莫蘭特氏VG22
富耶氏
德國LG22
英國Gv23
美國Go23

上星經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3]。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鬼堂(《備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聖惠方》),神堂(《鍼灸聚英》)。屬督脈[3]。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頭形圓像天,穴居頭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3]上星穴主要用於頭面、目鼻疾患等:如頭風眩暈面浮虛,目睛痛,近視角膜炎視神經萎縮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癰,癲狂,癇症,瘧疾熱病頭痛目痛鼻淵目赤腫痛,不能遠視迎風流淚鼻痔,多涕,頭風虛腫,頭屑多,熱病汗不出,嘔吐煩滿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額神經痛,面赤腫,額竇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經衰弱等。

8.1 上星穴的別名

鬼堂(《備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聖惠方》),神堂(《鍼灸聚英》)。

8.2 出處

鍼灸甲乙經》:上星一穴,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脈氣所發。

8.3 穴名

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頭形圓像天,穴居頭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3]

上,指頭部。上者,升也,大也。中醫鼻通天氣,目比日月之說;穴在前頭部正中,正爲陽精所聚之處。穴居頭上,猶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4]

8.4 所屬部位

前頭[5]

8.5 上星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上星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5]

上星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5]

上星穴位於頭正中線,入前髮際1寸[6]

上星穴在督脈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頭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頭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頭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頭部的位置

8.6 上星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髮際1寸處取穴

上星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6]

正坐或仰靠位,於前髮際中點入髮際1寸處取穴;若無前髮際時,可先取百會,向前4寸取穴[7]

8.7 上星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布有額神經的分支和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8.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7]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8]

8.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滑車上神經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眶上動脈分佈[8]

布有額神經分支,額動、靜脈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分支[8]

8.8 上星穴的功效與作用

上星穴具有熄風清熱、寧神通鼻的功效。

上星穴有清熱散風,通竅明目作用[8]

上星穴爲督脈之氣所發,瀉之可清督脈之氣,以達通竅止血、清利頭目之目的,臨牀以治療鼻衄鼻淵等鼻疾爲主。[9]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諸疾,有清腦利竅、疏通血脈之功。凡屬風熱上衝,鼻塞鼻衄風眩、目不遠視、如霧迷濛,一切上焦風熱、頭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9]

8.9 上星穴主治病

上星穴主要用於頭面、目鼻疾患等:如頭風眩暈面浮虛,目睛痛,近視角膜炎視神經萎縮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癰,癲狂,癇症,瘧疾熱病頭痛目痛鼻淵目赤腫痛,不能遠視迎風流淚鼻痔,多涕,頭風虛腫,頭屑多,熱病汗不出,嘔吐煩滿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額神經痛,面赤腫,額竇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經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於頭面、目鼻疾患等:如頭風眩暈面浮虛、目睛痛、近視角膜炎視神經萎縮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癰、癲、狂、癇症、瘧疾熱病[9]

上星穴主治頭痛目痛鼻淵鼻衄癲狂瘧疾熱病[9]

上星穴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不能遠視迎風流淚鼻淵,鼻癰,鼻衄鼻痔,多涕,頭風虛腫,頭屑多;熱病汗不出,瘧疾癇證癲狂嘔吐煩滿[9]

上星穴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癲狂癇證;以及前額神經痛,鼻炎角膜炎近視[9]

眩暈頭痛目赤腫痛面赤腫,迎風流淚鼻淵鼻鼽鼻痔,鼻癰,熱病汗不出,瘧疾,額竇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額神經痛,神經衰弱

8.10 刺灸法

8.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 5~0.8寸[9][9];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9]

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9]

平刺0.5~1寸[9]

注意新生兒囟門閉合時慎用[9]

小兒前囟未閉者禁針[9]

8.10.2 灸法

可灸[9][9][9]

艾條灸5~10分鐘[9]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可灸七壯,不宜多灸,若頻灸,即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兒前囟未閉者禁灸[9]

8.11 上星穴的配伍

上星穴配百會合谷頭風[9]

上星穴配迎香素髎合谷鼻出血鼻炎[9]

上星穴配肝俞目赤目痛目癢[9]

上星百會囟會承光,有清熱利竅作用,主治鼻塞不聞香臭頭痛

上星合谷足三裏,有疏風清熱,健脾化痰作用,主治鼻淵眩暈

上星肝俞,有散風清熱,疏肝明目作用,主治目淚出,多眵。

上星風府、禾髂、風池水溝百會百勞風門,治鼻淵鼻痔[9]

上星百會神庭前頂攢竹絲竹空風池合谷,治眼目風[9]

上星風池天柱,治頭眩[9]

上星大椎,治痃瘧[9]

上星前頂百會陽穀合谷關衝崑崙俠溪,治頭風[9]

8.12 文獻摘要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頭風,面虛腫鼻塞不聞香臭目眩痎瘧振寒熱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遠視

鍼灸大成》:主面赤腫,頭風,頭皮腫,面虛,鼻中息肉鼻塞頭痛痎瘧振寒熱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遠視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鍼灸聚英》:以細三棱針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衝頭目。

類經圖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癲狂,當在第十次下針

普濟》:灸亦得,然不及針。日灸三壯至百五壯罷,須停十餘日,然後更灸。故不用相續加灸滿五十壯,即以細三棱針刺頭上,以宣熱氣,忌酒面蕎麥

9 經外奇穴名·明堂

明堂經外奇穴[9]。出《鍼灸大全》。位於頭頂部正中線,項肌隆起間溝中,入後髮際約0.75寸處是穴[9]。主治衄血、後頭痛精神病感冒[9]

9.1 定位

經外奇穴明堂位於頭頂部正中線,項肌隆起間溝中,入後髮際約0.75寸處是穴[9]

9.2 治病

經外奇穴明堂主治衄血、後頭痛精神病感冒[9]

9.3 刺灸法

一般針0.5~1.0寸;灸5~10壯。[9]

10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3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9.
  4.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0.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2.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3-36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7.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3-3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