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療法

醫療技術名 中醫治法 中醫學 鍼灸學 反饋療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ǎn kuì liáo fǎ

2 註解

反饋療法是在面診基礎上作用於相應施治區域,產生神經衝動並傳至人體一定部位而治療疾病的方法。此法在美國較爲流行。人體各部分在面部都有投影區;當機體的功能失調影響到某種功能或某些臟器時,除局部症狀外,在面部相應區域也會有一至數個壓痛點。其壓痛或麻木程度及壓痛點數量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根據病情,選擇相應區域刺激,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一般用指尖、金屬玻璃、木棍進行按壓,或梅花針叩刺,或電針激光穴位注射等法。也可用特製面針進行刺激,根據病情掌握好刺激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如未達到或超過刺激閾,便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甚至導致病情惡化[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0.

有反饋療法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有反饋療法作用的方劑

查看更多

反饋療法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