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腦室穿刺及引流

手術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è nǎo shì chuān cì jí yǐn liú

3 適應

側腦室穿刺及引流適用於:

1.蛛網膜下腔阻塞,須檢查腦脊液者。

2.須經腦室注藥治療,用於結核性或細菌性腦膜炎伴有腦室炎者。

3.緊急降顱壓。

4 禁忌

穿刺皮膚感染竈。

5 準備

器械準備

1.消毒衣、帽、口罩、手套、2.5%碘酊、75%乙醇

2.剃去患兒前囟周圍的頭髮至兩耳部。將患兒兩臂緊貼身邊用包被包裹固定於仰臥位,頭靠臺端,矢狀縫與診療臺臺面垂直。

3.消毒穿刺包(帶芯穿刺針、鑷子、棉球、消毒小瓶)、消毒引流瓶、三通管、皮管等。

6 操作方法

皮膚嚴密消毒然後用洞巾包裹頭部,僅露前囟。雙手持腰穿針,由前囟的側角進針(兩側角連接線上離中點1.5~2cm處),針尖須對準外耳道口的方向,徐徐刺入,通常進針4~4.5cm深度即達腦室,但須視嬰兒大小腦脊液的多少而異。

穿刺完畢,壓迫拔針,傷口消毒後用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所取得的腦脊液送常規及生化檢查

急性顱壓增高影響呼吸、循環時,用上法將腦脊液引出後,固定穿刺針,接上引流瓶,將引流瓶固定於高出穿刺針15cm左右的位置,根據壓力可適當升降。一般引流10d到2周。

前囟已閉的患兒在眉弓上11~13cm,正中線旁1~2cm處取點,常規消毒局部麻醉後,用鑽顱錐在穿刺點鑽一小孔然後送進穿刺針,接引流瓶,可在引流管中間接上一個三通裝置,以便向側腦室注藥。

7 注意事項

1.穿刺時爲防止驟然進針過深,可用兩示指抵住頭部幫助固定,進針約3cm後,每加深0.5cm即稍拔出針芯,以觀察有無腦脊液流出。

2.穿刺時不可將針頭左右搖動,以防損傷組織,如欲改換方向,必須拔出穿刺針重新穿刺

3.此項穿刺危險較大,要經過術前討論,在有經驗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