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梳劍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ì shū jiàn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篦梳劍

2.1 拼音名

Bì Shū Jiàn

2.2 別名

閂門草、矛葉蹄蓋蕨、小石劍、蛇輪草

2.3 來源

蕨類蹄蓋蕨科矛葉蹄蓋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Presl,以全草根狀莖入藥。

2.4 生境分佈

長江以南各省區。

2.5 性味

甘、辛、微苦,寒。

2.6 功能主治

全草清熱涼血利尿。主治肺結核咯血血尿,肺膿瘍,小兒久熱不退,痢疾小便不利或尿閉。

根狀莖解毒,消腫。外用治毒蛇咬傷(克竹蛇、爛布蛇)。

2.7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根狀莖適量,搗爛浸酒,外搽傷口周圍。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篦梳劍

3.1 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3.2 拼音名

Bì Shū Jiàn

3.3 英文名

Twin-sorus Fern

3.4 別名

矛葉蹄蓋蕨、山鴨蕨、手指甲、舌子風、小石劍、劍葉卷蓮、分金草、葉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石箬、小連鐵草、山鴨蕨、手甲草、斬蛇劍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蹄蓋蕨科植物假雙蓋蕨的全草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blemma lanceum(Thunb.)Ching[Asplenium lancea Thunb.;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

採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3.6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狀莖細長,橫走,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相距約1.5-3cm;葉柄長8-15cm,基部被棕色鱗片;葉片長披針形,長10-25cm,寬2-3cm,兩端漸狹,全緣或呈波狀,亞革質至草質,側脈明顯,分離,叉分,或2-3次叉分。孢子囊羣線形,平行而直,着生在叉分細脈上,常兩側均有,多數生在葉的上半部,囊羣蓋同形,膜質。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600m的林下溪谷邊或酸性土及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華東、西南及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3.8 性味

苦;澀;微寒;無毒

3.9 歸經

肺;腎經

3.10 功能主治

止血通淋清熱解毒。主咳血淋證尿血;小兒疳積腳癬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3.12 各家論述

1.《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利尿通淋

2.《湖南藥物志》:消食利尿止血

3.《貴州藥植目錄》:治咳嗽腰痛

4.《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治目赤腫痛

3.13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