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體肌炎

神經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o hán tǐ jī yán

2 英文參考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3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4 疾病概述

包涵體肌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點是肌漿或肌核內有管狀細絲包涵體包涵體肌炎臨牀並不少見,約佔炎症性肌病的15%~28%。男性好發,男女比例爲3∶1。包涵體肌炎起病隱匿,緩慢進展,首發症狀約70%爲下肢近端無力,也可爲下肢遠端、上肢或四肢均勻無力起病。肌無力可對稱或不對稱,隨着病情進展,遠端肌無力可達50%,但僅有35%其遠端無力的程度達到或超過近端無力。最易受累的肌肉是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髂腰肌、股四頭肌和脛前肌,而三角肌、胸大肌、骨間肌、頸屈肌、腓腸肌及足趾屈肌受累較輕。腱反射常減低,尤以膝反射減退最爲常見。少數患者可有感覺異常吞嚥困難較常見,約50%患者就診時已發現了吞嚥困難。後者多由食管上段和環咽部肌肉功能障礙所致。

5 疾病描述

包涵體肌炎是一種特發性炎症性肌病特殊類型。Adams等(1965)首先報道了此病的胞漿內和核內包涵體病理特徵,並注意到該病的許多特徵性臨牀表現。有的作者估計,IBM約佔炎症性肌病患者的1/3,尤其男性病人。

6 症狀體徵

1、本病在男性較常見,男女比例約3:1。通常在50歲以後隱襲起病,出現下肢漸進性無痛性肌無力和肌萎縮然後上肢也出現,遠端肌無力長不如近端嚴重,通常雙側不對稱,也可選擇性累及部分肌肉,數月或數年後發展到其他肌羣,拇長伸肌損害是特徵性改變。疾病呈進行性,早期伴膝腱反射減低。吞嚥困難較常見,少數病例可見某種類型心血管異常。

2、家族性IBM肌無力始於兒童早期,通常不累及股四頭肌,與散發病例不同,家族性病肌肉缺乏炎症性改變,因此稱爲家族性包涵體肌病更確切。

7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因學不清,有證據提示T細胞介導的肌細胞毒性、多因素遺傳易感性參與發病機制。本病可爲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方式,絕大多數爲散發病例,許多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家族性包涵體肌病是由於染色地9p1-q1缺失,但並非所有的患者皆然。

8 診斷檢查

1、血清CK水平正常輕度升高。

2、本病EMG異常與PM相似,少數患者表現肌纖顫電位等神經源性改變,尤其是肢體遠端肌。

3、肌組織檢查可見肌纖維結構異常炎症性改變,CD8T細胞浸潤。確診需用免疫組化技術發現變性肌纖維胞漿和胞核中空泡形成,β-澱粉蛋白浸染呈陽性反應(嗜伊紅包涵體)。與某些PM病例所見的空泡不同,空泡內或周圍有嗜鹼性粒狀物質。

9 治療方案

1、皮質類固醇治療通常無效,據報道少數患者免疫抑制劑治療有輕微改善。有的學者推薦用小劑量甲蝶呤與皮質類固醇組織本病進展但尚未被廣泛採納。因此,對某些臨牀頗似多發性肌炎的難治性病例應想到IBM的可能。

2、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IVIG)療效不確定,少數病例用IVIG治療有效,特別是肌無力累及吞嚥功能時;但尚有待進一步證實。曾試用血漿交換療法但效果不理想

10 相關出處

神經病學第五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