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一)溫化寒痰

味辛,性溫,有毒。入心、脾、胃三經。柴胡爲使。惡皂莢。畏雄黃、姜、鱉甲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水浸五日,每日換水,去涎,姜礬同煮,汁幹爲度。消痰燥溼開胃健脾咳逆嘔吐頭眩昏迷痰厥頭痛心下滿堅。消癰可也,墮胎有焉。汪機曰∶脾胃溼熱,涎化爲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時珍曰∶脾無溼不生痰,故脾爲生痰之源肺爲貯痰之器半夏治痰,爲其體滑辛溫也。俗以半夏爲燥,不知溼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其性燥也,但恐非溼熱之邪而用之,是重竭津液,誠非所宜。按半夏主治最多,莫非脾溼之證,苟無溼者,均在禁例。古人謂半夏有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若無脾溼,且有肺燥,誤服半夏,悔不可追,責在司命,謹諸戒諸。